紀念臺灣光復致敬團祭黃帝陵60週年
字號:
1683年康熙帝和平統一海峽兩岸

  時間:2006-09-05 11:42    來源:     
 
 

  臺灣初歸,百廢待興,鄭成功晝夜籌謀復興大計,不幸積勞成疾,于收復臺灣的當年病逝。他的兒子鄭經繼任延平郡王位,繼續治理臺灣,與大陸上的清王朝分庭抗禮。

  康熙皇帝一心想統一台灣,為避免同室操戈,提出只要鄭經接受招撫,臺灣歸屬朝廷管轄,可給予是相當權位,對所屬文武各官,也都量材錄用。鄭經不允,要求臺灣按朝鮮例,作為清朝的屬國來朝進貢。這實際上是臺灣獨立為國,使中國一分為二,理所當然遭到康熙帝反對:“臺灣本屬中國版圖,又都是中國人,豈可按外國例?”

  談判破裂,戰事重開,鄭經趁著大陸上“三藩之亂”,反攻福建。康熙帝下令反擊,將鄭軍逐回臺灣,並再作和平努力,作堅持原則下的重大讓步,即臺灣統一後,仍將臺灣交于與鄭經治理。鄭經固執己見,堅持臺灣獨立。雙方就這樣談談打打,一直處於敵對狀態。

  康熙二十年(西元1681年),鄭經去世,他的兒子鄭克塽繼任王位。此時,康熙帝已徹底平定了“三藩之亂”,中央集權空前鞏固,收復臺灣、全國統一已成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據此,康熙決定以武力統一台灣,遴選精於海戰的施瑯為福建水師提督。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年)6月14日,清軍跨海東征。經過7天激戰,先將澎湖攻克,全殲鄭軍精銳。鄭克塽最終採取太傅劉國軒的建議,順應時勢,歸順清廷。於是派人向施瑯請降。施瑯立即奏請康熙皇帝定奪。康熙降旨施瑯,接受鄭氏請降,又重申了先前的承諾:如能誠心來歸,可將前罪盡行赫免,如恩安插,務令所得。

  8月11日清軍東進至臺灣鹿耳門,鄭克塽率文武百官,在岸邊迎接王師。與大陸為敵22年的臺灣,終於和平統一,成為福建省的一個府。至光緒十一年(西元1885年),清政府在臺灣建省,始成直屬中央政府管轄的最高地方政區。

  來源:台灣網

編輯:蒲蒲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