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臺灣光復致敬團祭黃帝陵60週年
字號:
〔近現代〕同盟會致祭黃帝陵

  時間:2006-09-07 11:04    來源:     
 
    西元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陜西省民主革命力量在孫中山民主革命的影響下,不斷發展壯大。井勿幕三次由日本回陜,首先召開了一次同盟會會員大會,成立了陜西分會,選出李仲特為陜西分會會長;同時做出決議,聯合新軍,如"慕親會"、"哥老會"、"刀客"等力量,推動革命,以與全國形勢相配合。

  1908年重陽節前,同盟會在西安大雁塔召開了一次會議,有人提出孫中山"平均地權"的主張在陜西行不通,經討論改為"土地國有"四個字,以利宣傳。接著便討論重陽節祭掃民族祖先軒轅黃帝陵墓的事,決定在黃帝陵前宣誓,藉以表示復興民族的決心,會上推定郭希仁、張讚元起草祭文,並約會鄰省在陜會員,一同前往祭祀。同盟會員這次決定要在黃陵前宣誓,實質上就是對清朝統治者的宣戰,是革命行動的深入和發展的標誌。為了保證這一行動的順利進行,必須事先做好安排,所有參加的人,利用各種關係,採取各種方法做好隱蔽工作。於是有的扮作商人,有的扮作獵戶,有的找到官府證明或介紹,有的假借倣拓古碑之名,帶著一群化裝的拓字工人前往。獨僧人吳虛白以和尚身份遊到黃陵。到達黃陵後,就商定指派"總管司"二人,"外巡司"二人 ,"內巡司"一人,以防風聲外露。各省到達黃陵的計有:陜西十六人,四川七人,甘肅、山西各三人,廣東一人,共二十余人,其祭文照錄如下:

維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五年九月重陽日,玄曾孫某某等僅以香花清酒牲肴之儀,敬獻于我皇祖軒轅黃帝之墓前而泣告曰:惟我皇祖,承天禦世,鐘奇孕靈。乃聖乃神,允文允武,舉修六府,章明百物。翦蚩尤于涿鹿,戰炎帝于阪泉。揮斥八埏,疆理萬國。用是奠基中夏,綏服九州,聲教覃敷,訖于四海。凡有血氣,莫不尊親。自是以後,聖子神孫,歷世相承,堯舜以禪讓緝熙,湯武以征誅定亂。洎乎秦皇、漢武、明祖、唐宗,皆能仰承遺緒,奮厥聲威,鎮撫百蠻,光宅九土。其間偶逢衰替,暫墮綱維,穢醜跳梁,蠻夷猾夏,然皆歷時未幾;族伏厥辜,棄彼氈裘,襲我冠服。我民族屢蹶屢振,既仆復興,卒能重整金甌,澄清玉宇者,莫非我皇祖在天之靈,有以默相而佑啟之也。迨至前明甲申之歲,國運淩遲。建州虜夷,乘我喪亂,驅其胡騎,入我燕京,盜據我神器,變亂我衣冠,侵佔我版圖,奴役我民眾。神州到處,遍染腥膻,文化同胞,備受壓迫。剃髮令下,雖聖裔猶莫逃;旗兵駐防,遍禹跡而皆滿。又無論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二百年之慘痛猶存,十八省奇恥未湔已也。且近年以來,歐美民族,對我環伺,各欲臠割大好河山,而滿清政府恣其荒淫,不恤國恥,殷憂之士,義憤填膺,近有執義幟而起者,粵東如陸皓東、鄭士良、孫逸仙、湘越如馬福益、黃克強,湖南如唐常才,均矢志盟天,力圖恢復。某等生逢艱巨,何敢後人,乃集合同志,密籌方略,誓共驅除韃虜,光復故物,掃除專制政權,建立共和國體,共赴國難,艱巨不辭,決不自私利祿,決不陷害同人;本眾志成城之古訓,建九州復仇之義師。伏望我皇祖在天之靈,鑒此愚衷,威神扶佑,以紓民生之苦,以復漢族之業。某等不自量力,竭誠奉告,不勝惶愧煎灼,鬱結悲禱之至。尚饗。

  祭典儀式是相當隆重而樸素的,與祭者本著"祭如在"的精神,跪伏黃帝陵墓之前,向祖先上香。獻酒完畢,恭讀祭文時,人人落淚,有的嗚咽流涕,有的放聲大哭。祭後各人面容均似有無限心事。其中吳希真年歲最幼而天真,竟兩三天吃不下飯,可見所受感動之深。與祭者得到這樣一個結論:"文字動人,不若儀式之有聲有色,深刻有效。"從此,同盟會決定:每年農曆二月初二祭掃民族祖先一次。每年祭掃時,必須有"告墓文",後改稱為"誓墓文",其主要內容是向祖先奉告一年中的活動情況,以表現"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精神,表示決心保證完成未來的任務。此外,還定出戒律:"不準陷害同人","不準自私利祿"違者應跽伏祖先靈位之前,受主祭人"當頭三棒"之罰。由於大家遵守甚嚴,歷年沒有發現違反戒律的人,所以"戒棒"也就沒用上。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