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臺灣光復致敬團祭黃帝陵60週年
字號:
〔元明清〕邱逢甲祭陵留詩篇

  時間:2006-09-07 11:02    來源:     
 
    "袖中一卷英雄傳,落日來登黃帝陵",這是臺灣著名愛國詩人、民族英雄邱逢甲在清朝光緒年間拜謁黃帝陵時所寫的"登黃帝陵絕句"中的兩句詩。

  邱逢甲,字仙根,號倉海。臺灣省漳化人,出身望族。光緒十五年進士,為兵部主事。他一生寫了幾千首詩,梁啟超稱他為晚清"詩界革命之巨子"。

  西元1894年,爆發了中日戰爭。中國失敗後,腐敗的清朝政府與日本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把臺灣割讓給日本。邱逢甲當時作為清朝政府兵部主事,曾向清政府提出抗議。光緒皇帝軟弱無能,慈禧太后賣國求榮,根本不採納邱逢甲的意見。邱逢甲目睹日本入侵者對中國人民的殘殺蹂躪,再也忍不下去,便隻身秘密回到臺灣,發動群眾,組織青壯年,親自率領"八千子弟"起義抗日,打擊日本侵略者。因經費不足,他"傾家財以為兵餉,不足則乞諸義士以助之"。他號召人們"人自為戰。家自為守"。他們與日本侵略者血戰二十余晝夜,終因孤軍無援而失敗。起義失敗後,邱逢甲回到大陸,漫遊各地。到陜西後,在友人的提示下,專程來中部縣拜謁黃帝陵。邱逢甲在黃陵住了六天,"日出登黃陵,深夜寫詩文"。他想起和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的二十多個日日夜夜,多少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誓死不當亡國奴的壯烈場面歷歷在目。一天深夜,邱逢甲脫衣入睡,又想起自己當初上書清朝政府,建議撕毀"馬關條約",可是,宰相和皇帝在慈禧太后的控制下,都不聽他的建議。想到這裡,他一躍從床上跳下來,一拳擂在桌子上,打碎了茶具,震驚了縣衙。縣令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趕忙起來到邱逢甲住處,先從窗子格裏往進一看,見邱逢甲披衣伏案、揮筆疾書:

如此江山竟付人,干戈留得若吟身。
亂雲殘島開詩境,落日荒原泣鬼憐。
埋碧可憐黃帝裔,殺青誰作素王臣。
請將風雅傳忠義,班管重回故國春。
誰非黃炎之子孫,九天忍令呼無門。
上書宰相毀苛約,此義已比昌黎君。
百年萬事半顛倒,中外約章那可遵。

  從字裏行間可以感受到詩人對割讓國土的悲憤心情,以及對清政府簽訂的賣國條約的憤慨。他在另一首五言律詩"落葉戀根本"中寫道:

天下萬山祖,其名曰崑崙。
崑崙有南支,萬里趨越門。
人生亦有祖,誰非黃炎孫?
歸鳥思故林,落葉戀根本。

  邱逢甲在黃陵期間,先後寫了"祖先"、"落葉戀根本"、"山河終一統"、"誰非黃炎孫"等八首詩詞,抒發了他在臺灣淪陷後的悲憤心情和對故鄉的深切懷念。他堅信"大九州當大一統",臺灣一定要回到祖國的懷抱。他在來大陸前,還語重心長地囑咐臺灣人民,莫忘祖國統一。

  1911年,爆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的帝制。邱逢甲非常贊同這一革命行動,並星夜趕到武昌,參加了孫中山先生組織的南京政府。邱逢甲畢其一生精力,追求進步,為祖國的統一事業做出了貢獻。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