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臺灣光復致敬團祭黃帝陵60週年
字號:
〔唐〕杜甫月夜祭黃陵

  時間:2006-09-07 10:54    來源:     
 
    讀過杜甫"月夜"這首詩的人,或許記得:"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女兒,未解憶長安……"杜甫在唐玄宗天寶十五載(西元756年),為避安史之亂,在流亡途中,把家安置在州三川驛(後又遷到羌村),自己隻身北上,想去靈武投奔新登基的唐肅宗,卻在路上被叛軍擄入長安。杜甫月下懷念妻子兒女,寫了上面的詩。

  次年四月的一天,杜甫冒著生命危險,隻身逃出長安,穿過兩軍對峙的前沿,奔向鳳翔。在那裏唐肅宗給了他一個"左拾遺"的官職。這個官職可以直接向皇帝進諫言。杜甫忠於職守,為官不到一個月,為營救一位受冤的大臣,便激怒了唐肅宗,藉故讓他回家探望妻子,有意把他遣開。杜甫因此又重回三川驛。西元758年,在一個淒風苦雨的秋晨,杜甫隻身踏上了歸途。一路所見,人煙稀少,田園荒蕪,傷兵的痛苦呻吟和難民的苦難生活,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路經玉華宮到翟道城(今黃陵),沿路了解民情,體察民間疾苦,目睹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更加深了他的愛國憂民思想。從此,結束了他"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的政治生活。

  一天, 杜甫徒步來到翟道城橋山腳下,打問去三川驛的路程,才知道從這裡到三川驛還有一天的路途。而此時已是夕陽西下,只好打消繼續趕路的念頭,他隻身坐在橋山腳下的沮水河畔休息。勞累了一天的杜甫,飽經了沿路的慘痛,面對山川河流,詩興勃發,即時作了一首"晚行口號":

     三川不可到,歸路晚山稠。
     落雁浮寒水,饑鳥集戌樓。
     市朝今日異,喪亂幾時休?
     遠愧梁江,還家尚黑頭。

  杜甫口裏吟詩,身體不由自主地慢慢倒在路旁草叢中睡著了。這時,天色已晚,夜幕降臨,一位祭陵老人(古代祭黃陵沒有固定的時間),挎著竹籃,往橋山上走去。杜甫的身子睡在草叢裏,兩隻腳卻露在路上,把祭陵老人絆倒了。這時,杜甫也被驚醒,連忙坐起,向老人再三道歉。祭陵老人一看是個過路人,也沒發火,隨聲問道:"請問客官,為何露宿郊野?"杜甫當時未敢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只説回三川驛看望家眷,因路徑不熟,來到這裡,天色已晚,只好暫且露宿休息。杜甫説著,兩眼一直瞅著老人的竹籃子。老人馬上意會到這位過路客人的心思。隨即説道:"客官是否還未曾用飯?"杜甫由於饑餓,就如實説道:"不瞞老者,昨天從同官(今銅川)起身,只吃過一頓飯。動亂年間,沿途未敢......。"杜甫説到這裡,覺得有些失言,再未敢往下説,只是嘆息了一聲。祭陵老人見杜甫言談舉止不同一般,就慷慨地將竹籃裏的饃饃拿出兩個,雙手遞給杜甫説:"客官,不要推辭,吃吧。"。杜甫二話沒説,狼吞虎咽吃了一個饃。突然問老者:"敢問老者,天色已晚,你提竹籃上山幹什麼?"老者説:"唐軍和叛軍打仗,百姓不得安寧,一直沒工夫上山祭奠先祖。聽説唐軍收復洛陽,百姓歡天喜地,盼望早日過上太平日子。所以今日特意上山祭奠黃帝。"杜甫聽罷,方知此地乃黃帝之陵。祭陵老人一再邀請杜甫隨他回家過夜,杜甫因心情不快,執意不肯,一再推辭説,得連夜趕回三川。祭陵老人只得給杜甫指點了路線,並留下食品,自己回家去了。老人走後,杜甫獨自一人站在月光下,面向橋山黃帝陵進行叩拜禮。據後人傳説,杜甫還寫有"少陵月夜祭黃陵,雙手空空無祭品"的詩句,可惜一直沒有找到原詩。也可能是後人的杜撰。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