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老照片也像在導演一場“紙上電影”,這是一種創作。對臺灣光復,臺灣人跟祖國大陸的人在感情上沒有差距。
撰稿/賀莉丹(記者)
為了喚醒對島內抗戰歷史的記憶,臺灣文史專家秦風數十年如一日收集抗戰歷史圖片,秦風的《歲月臺灣》選取了從1900年到2000年這百年間發生的重要事件,以客觀平和的態度記錄了寶島的土地、人民、歲月與感情。
秦風在《歲月臺灣》中深情地寫道:“臺灣20世紀所走過的道路,是中國大歷史的重要一環,也是中華民族文明進程中不容許忽視的足跡……目前,海峽兩岸暫時的分離狀態固然令人痛心,不過對於已發生的不幸,我們寧願以冷靜理性的態度去面對。”
2005年10月19日,秦風來滬,隨後兩日,《新民週刊》對其做了專訪。這位圖片收藏家行色匆匆,言談舉止,從容利落。
記者:現在臺灣人是怎麼看臺灣光復的?
秦風:對臺灣光復,臺灣人跟祖國大陸人在感情上沒有差距。我讀到的歷史和你讀到的歷史肯定不一樣,這受政局的影響,比如説國民黨更強調臺灣光復是國民黨的政績。
記者:您怎樣理解對兩岸歷史的誤讀?
秦風:我們的有些歷史會受政治的影響,比如説祖國大陸曾經看不到胡適,只看得到郭沫若,“文革”期間孔子曾被稱為“孔老二”。
但歷史總有相對客觀的存在,我們看歷史需要用更長遠的眼光。政治會影響歷史,但不會影響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心理。今天你在臺灣能看到很多日本料理店,但日本對臺灣老百姓深層的文化行為模式的影響實在太有限。
李登輝、陳水扁他們有意淡化光復的歷史,這在短時間內會扭曲歷史,老百姓當然會有一時的困惑,但10年來這種淡化在整個歷史中可以説是微不足道的。
記者:有人説,在臺灣,抗戰歷史變成一段被淡忘的歷史,就連臺灣擺脫日本侵佔前50年的抗戰經驗也被淡忘,你有什麼看法?
秦風:庶民對歷史往往不是很重視,這可以理解,老百姓都是在現實中生活。
但臺灣人並沒有忘記抗戰,那些血淚都是民族的記憶,只不過由於政治原因出現了一些扭曲和誤差。
記者:臺灣人的心理是怎樣的?我指的是經過如此曲折的歷史後,文化的衝撞是否給他們打上一些烙印?
秦風:對於被殖民者而言,殖民者欺負了他們,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科技。這造成了被殖民者複雜的心理:有一天殖民者走了,當地人産生一種虛榮感,他不斷告訴自己:就算沒有你們,我們也能做得更好。這種心理實際上是自己對自己的一場戰爭。
記者:現在有臺灣學者認為,是日本開創了臺灣的工業時代,你是如何看的?
秦風:殖民主義用武力去征服殖民地的同時帶來比較高的生産力,他們掠奪土地和資源,同時也給殖民地帶來現代化的面貌,他們的辯解是,如果我們不來,你們就永遠落後。應該看到,這種看法帶著強烈的種族歧視,它反映了臺灣學者在殖民者離開時糾纏不清的情結。
臺灣在日據時期成為日本的米倉,並沒有工業的自主性,在上個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臺灣輕工業才有了很大的發展。
記者:《歲月臺灣》與連橫的《臺灣通史》被台灣網列為臺灣光復網路知識大賽的參考書目,你是怎麼看的?你如何看待你的圖片的價值?
秦風:(笑)這個我還不知道。收集史料的人在臺灣比較多,但將史料做成概念的人不多。這些照片在臺灣有,祖國大陸以前比較少見。我在臺灣出版的120幅照片中選了60多幅編成了《歲月臺灣》。
記者:你認為你重新編排歷史圖片的價值是什麼?
秦風:莎士比亞的書已經有了,但一代代的導演還是會重新詮釋。我通過自己的思維有機組織了這些照片,編輯老照片也像在導演一場“紙上電影”,這是一種創作。我請了美編幫忙,但基本概念我心裏已有輪廓。
收集照片的本身並沒有更傳奇的遭遇,這是我的專業,主要看你的創作是不是特別,我的心情是愉快的,我很喜歡去做,我在做的事情也是在補充讀者的記憶。
記者:一幅抗戰照片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2002年因為在你的工作室看到日本軍人用武士刀砍下祖先頭顱的照片,泰雅族人高金素梅對日本政府、小泉首相和靖國神社提出了控訴,並在3年內7次為“高砂義勇隊犧牲者自靖國神社除名”跨海赴日本討公道。你能談談你和高金素梅的故事嗎?
秦風:2002年3月,高金素梅在我的工作室看到日本軍人揮刀砍下泰雅族抗日義士頭顱的歷史照片,這組反映泰雅人的霧社起義的照片是我在日本古物市場花4萬日元買的,是1914年日軍鎮壓泰雅部落時一個日本人拍的,反映了日本統治者對臺灣原住民的殘酷鎮壓。
我視它為珍寶,回到臺灣後,剛好南天書局的魏德文先生收集了同一事件不同年份的照片,我把這些照片編成紀念寫真集出版,叫《無言的幽谷》,在島內反響很大,後來我也製作了大型的歷史圖片巡迴展在臺灣展覽了2年。
臺獨分子一直宣稱日本殖民時期沒有迫害原住民,這些照片就是證據,所以後來高金素梅會説這些照片“改變了她的人生”。我和高金素梅一直是很好的朋友,2年多來,高金素梅一直在打官司,她收集到的東西也送到我這邊來整理。今年9月份,高金素梅到聯合國去抗議,10月1日大阪高院審判,引發國際輿論的注意。
我注意到大阪高院的判決書中有4頁對“對原住民表示同情”,這是日本方面第一次做出這樣的表示,這不是偶然出現的。我很重視這個判例,會好好整理。
記者:臺灣教科書中對臺灣光復是如何提的?
秦風:在臺灣,關於臺灣光復的書其實很多,但臺獨的論點多;在祖國大陸,由於對抗戰歷史的熱潮,光復歷史也正在成為一個很新的課題。
記者:對目前祖國大陸的情況,臺灣了解多嗎?你有沒有考慮做一些向臺灣介紹大陸的工作?臺灣如何看海峽此岸大規模的光復紀念活動?兩方有不同是因為歷史資源的缺失還是其他原因?
秦風:這是個讓人“吃味”(感覺不好受)的問題,我的父母從大陸到臺灣,30多年後我再由臺灣回到大陸。所謂的臺灣人、大陸人是我們自己劃出來的,大陸人、臺灣人都是中國人。
我們做事情時,要看能不能感動人,能不能在專業方面帶動某個領域的進步;看問題要有開放的視野,在自我學習時要有個多元的參照體系。
“臺獨”不談光復,是期望把臺灣和大陸的聯繫抹掉,我則希望把這根線連起來。
我一直在關注1949年後的中國大陸和1949年後的臺灣。我的《中國人的山河歲月》與《中國人的悲歡離合》是關於大陸的,是以一個臺灣人的角度看1949年後的中國大陸,包括認識中共。《中國戰後50年》是講臺灣戰後的變化的。
記者:對於日據50年的臺灣,你有什麼看法?
秦風:臺灣跟中國其他任何地方一樣堅決拒絕日本侵略,有人認為殖民侵略給臺灣帶來了現代生産力,但我不認為沒有這些侵略者我們自己做不到,我們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我們也會最終戰勝他們。
1948年5月4日,第七屆全國運動會在上海江灣體育場舉行,臺灣省體育代表隊勇奪男子田徑團體成績第一名:把兩岸的線連起來
八年抗戰獲勝,臺灣、澎湖收復,圖為蔣介石在世界勝利日慶祝茶會招待各國使節、將士
臺灣光復,國府代表來臺在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 接受日本投降,門前搭起慶祝牌樓,張燈結綵,民眾欣喜莫名
(來源:新民週刊)
編輯:輕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