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日本殖民統治下屈辱而堅強地生活了20多年;他從年少時意識到自己是中國人起,就一直心繫祖國、心向祖國、認同祖國;臺灣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回到祖國懷抱的那一天,是他幸福而難忘的時刻……在臺灣光復60週年紀念日前夕,記者專訪了這位臺灣光復的親歷者、老臺胞黃幸。
黃幸1924年出生於臺灣臺南,童年和青少年時代都是在日本殖民統治的陰影下度過。他告訴記者,小時候一度誤以為自己是日本人,但上中學以後就開始逐漸意識到自己是中國人,而臺灣是遭到了日本的殖民侵略。“認識到這一點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日本殖民者總是歧視我們臺灣人,而且是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對我們另眼相看。”
1943年進入“臺北帝國大學”後,黃幸開始強烈意識到自己是中國人,並且開始有意識地接觸一些抗日團體。“當時我和郭琇琮、何斌、陳泗治、楊雲萍等人一起參加了‘勵志會’的活動,這個組織的主要目的就是抵制日本殖民者的‘皇民化運動’、保護和宏揚中華文化、臺灣本土文化。”
“當時‘勵志會’一個成員的家裏有一台從大陸帶回來的風琴,裏面錄了一首《義勇軍進行曲》,我們幾個朋友就常去他家裏學唱這首歌。”
1945年,日本侵略軍開始節節敗退。為了負隅頑抗,當時在臺灣的日本殖民統治者發佈“學徒動員令”,逼迫臺灣青年學生為日軍挖防空洞、修工事。3月,黃幸所在的大學全校都被逼著到臺北士林的觀音山上挖防空洞。“當時肚子都吃不飽,還要被逼著給日軍幹活,日子真是苦不堪言。那段時間天天都盼著能趕緊打敗日本侵略者,我們能早點回到祖國懷抱,早點獲得自由……”
1945年8月15日,隨著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在水深火熱中煎熬了半個世紀的臺灣同胞終於看到了曙光。“聽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後,我們都激動地跳了起來。後來從觀音山返回學校,我們都是興奮地一路步行回去。”
黃幸告訴記者:“從這時起到10月25日臺灣光復,臺灣同胞一直都是充滿期待地為回到祖國懷抱作著準備。我們學生開始學漢字、學拼音,開始學唱《義勇軍進行曲》和國民黨黨歌。雖然處於暫時的‘無政府’狀態,但整個社會一點都沒亂,人們自發地管理和維持正常秩序。各地都在開慶祝會,人們高興地放鞭炮……陳儀以中國政府臺灣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的身份到臺灣接受日方投降時,我們一幫同學還到機場去歡迎他。”
“被日本侵佔的50年,我們臺灣同胞始終是心繫祖國、心向祖國、認同祖國的,所以臺灣光復並回到祖國懷抱的時候,臺灣同胞也是幸福而激動的,”黃幸感慨地説,“儘管現在兩岸仍被人為隔絕,祖國統一還未完全實現,但臺灣和祖國的關係始終沒有改變,臺灣永遠都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不容置疑、不容爭辯的。”
採訪的最後,黃幸老人托記者轉達對臺灣鄉親的幾點希望:“由於人為原因,許多臺灣鄉親對大陸缺乏了解,甚至存有許多偏見,希望他們多到大陸來走走、看看,加強和大陸同胞的交流和溝通。臺灣同胞向來有熱愛鄉土的傳統,我也很懷念自己的臺南老家,但這種鄉土情結,不應影響我們對大陸乃至祖國的認同和情感。” (來源:新華網 記者 張勇)
編輯:蒲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