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臺灣光復致敬團祭黃帝陵60週年
字號:
軒轅黃帝傳説

  時間:2006-09-07 10:02    來源:     
 
 

  軒轅黃帝姓公孫,名軒轅;因土是黃色,能生成物,故稱黃帝。他戰蚩尤,降神龍,統一了中原部落,建立了部落聯盟;又和臣民一道做衣冠,造舟車,務桑蠶;定算數,制音律,創醫學,發明指南車等,普天之下國泰民安。黃帝深受人民擁戴,在天下享有極高的威望。軒轅黃帝見天下太平,也心滿意足,漸漸便不理政事,而是注重於調劑身體,娛樂耳目。結果弄得他面色憔悴,頭昏眼花,情亂神迷。時間一長,社會混亂不堪,他如坐針氈,憂慮不安。雖竭盡全力挽救殘局,然而仍制止不了混亂的局面。

  這時,軒轅聽説崆峒山上住著一位道術高明的仙人廣成子,他非常欽佩,於是就帶上文武官員前來問道。第一次廣成仙為了試驗他是否心誠,就把上山的路全部變成了懸崖絕壁。軒轅黃帝無法上山,只好帶著兵馬全部退下,耐心等了三個月,後因天氣變寒,糧草將盡,只得回到宮裏。又過了三個月,到了春暖花開之際,軒轅黃帝第二次帶上人馬又前來問道。這一次廣成子沒有難為他,軒轅見到了廣成仙。他雙膝跪虔城地説:“我聽説先生您明達‘至道’,請問‘至道’的精粹。我想攝取天地的精華,使五穀豐登,來養活百姓;我又掌管陰陽奉陰的變化來順應萬物。您説我該怎麼辦?”廣成仙聽了他的話,便嚴肅地回答道:“你要問的東西乃是萬物的本質;你要掌管的東西,只是萬物的殘渣。從你治理天下後,雲氣不待凝聚就下雨,飛鳥不待季候就迂翔,草木不待枯黃就凋落,日月的光輝越來越暗。你這樣的人,心境這般淺陋,又怎能談‘至道’呢?”

  黃帝聽了廣成仙的嚴厲指教,退回宮中,反覆思考。於是,他拋棄政事,走出宮殿,辭去隨從,築一間陋室,鋪上白茅,獨居三個月。對廣成仙説的話思索品味,覺得自己沒有治理好天下,就想掌管天下,改變陰陽變化,一則是由於驕狂,二則是由於孤陋寡聞。於是他懷著一定要親聆“至道”的決心,第三次又去崆峒山請教廣成子。

  來到廣子的住處,見廣成子頭朝南躺著,黃帝從下方匍匐過去,再次叩頭拜禮後問道:“聽説先生明達‘至道’,請問怎樣修身才能長久?“廣成子聽後,立時坐直身體説:“問得好,來,我告訴你‘至道’。持守你內在的虛靜,棄絕你外在的紛擾;如果追求智巧,形神便容易敗壞。如此,我幫你達到異常光明的境界上,到達‘至陽’的根源;幫你進入極度深遠的門徑中,到達‘至陰’的根源。天地各司其職,陰陽各居其所,謹慎守護你自身,萬物就會自然茂盛。我持守‘至道’的純一而把握‘至道’的和諧,所以我修身一千二百年了,我的形體卻還沒有衰老。”黃帝聽了廣成仙修身一千二百年的經歷,深為感動,他當即説:“大仙可説與天合一了,真是了不起啊!”

  廣成仙聽了黃帝的讚賞,又説:“來!我告訴你。‘至道’沒有窮盡,但人們都以為存在終結;‘至道’深不可測,但人們都以為可以究極。得到我的‘道’,在上可以為皇,在下可以為王,喪失我的‘道’,在上只能顯露光芒,在下只能附於泥土。萬物都生於土而復歸於土,所以我將離開你,進入無窮的門徑,以遨遊無極的廣野。我與日月同光,我與天地合一,迎我而來的人,泯然無跡,背我而去的人,昏然無知,人不免於死,唯我獨存啊!”

  黃帝兩次問道,得到廣成仙的指教,最後才領悟了最高的道理,一心投入到治理國家的事務中去,經過二十八年的奮鬥,他以順其自然的方法,使天下實現了大治。軒轅黃帝活了110歲。在他謝世前,他派人開採銅礦,並在荊山下鑄造銅鼎,當銅鼎鑄成那天,天上游下一條巨龍,垂著龍髯,來迎接黃帝上天。當時他的群臣們不忍離開黃帝,有的抓住龍髯,有的抓住他的靴子和衣服,結果龍髯拔斷了,衣靴拉掉了,黃帝還是乘龍升天而去。現在陜西黃陵縣橋山的黃帝陵,葬的是他的衣冠。

  黃帝黃城的傳説
                    
  戰勝蚩尤回來,黃帝就在中部建都,修了一座“黃城”。這黃城的大小,説出來人都要驚奇,四、五千年前就有這樣大的城?的確,它南北相連方方七十里,都用一丈八尺厚的城墻圍起來。中宮(也稱“九龍宮”)在橋山頂上,金色的宮殿巍峨壯觀,連成一片;東宮在東五里的周家?,與中宮遙遙相望;西宮在西二十里的故城,清靜宜人,是另一番景象;正宮居南城,距橋山二里,高高的梳粧樓像一個女人站在那裏,嫘祖在樓上梳粧打扮,一斜眼,就能看到中宮;南面的原上是校場坪,士兵的喊殺聲時時傳來;印臺山是黃帝放玉璽大印的地方……單説這橋山頂上的中宮就這樣的氣派:

  它是九間宮殿式房子相套而成,據説只有九根柱子九個梁,就撐起了這麼大的建築。東三間中三間西三間相通;中間三間是議事廳,朝王臺修得很高,九盤金龍上下左右圍了一圈,中間是黃帝的虎皮寶座,那“九龍朝鳳”的九個龍頭就在議事廳朝王臺前;西三間是文官,東三間是武官,后土、倉頡、雷公、岐伯在西,倉頡手執獸毛筆,在獸皮背面記錄;力牧、應龍、女魃在東,頂盔冠甲。黃帝高坐在寶座中,和大家商議大事。黃帝在這裡為天下人民辦了很多好事。他命大撓造歷,雷公、岐伯作《內經》,伶倫作樂,嫘祖養蠶,還採來首山的銅,在這裡鑄鼎……人們至今還流傳著讚頌黃帝功績的詩句:

                    
                    軒轅治世把民安,利達天地功無邊。
                    先造房屋後造衣,一月定了三十天。
                    公雞叫明定時間,義犬耳朵比針尖。
                    一年定了三百六,十二個月定的謅……

  中宮前面,是一個高土墩,名叫祈仙臺。廣成子常在這裡搞一些宗教祭祀活動。伶倫制出樂器後,黃帝常常上到臺上吹簫笛,每到這時候,鳳凰也落在臺上,隨著樂聲,展開五彩繽紛的翅膀,細長的鶴腿踏著舞步,跳各種各樣的舞蹈。黃帝高興了也歌唱,歌聲、樂聲幾裏之外都能聽到。等到狩獵和農業豐收,人們都集中在中宮周圍,就更熱鬧了!十幾個人一齊吹響陶哨,打著節奏,也有的人用樹葉在唇邊吹響,有的乾脆打著口哨,老年人張開沒牙的嘴大笑,年輕男女就手拉手跳呀唱呀,小娃娃愛模倣,有的拾來棍棒、石塊、陶片當樂器敲響,有的就在人群裏亂串。人們歡蹦亂跳盡情歡呼吼叫,一直熱鬧到點起篝火,還是歌舞不斷。這時候,嫘祖領著一些婦女拿來了陶碗,提來了玄灑,一人一碗。黃帝站在仙臺上,面向大家,舉起盛滿玄酒的陶碗,人們也都一一舉起,祝福後,一飲而盡。……有人説,黃帝乘金龍升天就在這仙臺上。直到漢代,漢武帝十萬大兵祭橋陵,為了學黃帝升天的樣子,在原祈仙臺基礎上又集中人力修了兩天兩夜,才修成了傳至如今的祈仙臺,世人也就只知道這個
“漢武仙臺”了。

  按照傳説,黃帝的“黃城”遺址,如今還多在:校場坪的校壕,周家洼的白水泉,南城的正宮梳粧樓,印臺山還象一個大印,仙臺雄立橋山……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