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臺中縣高美濕地簡介

  時間:2008-11-20 14:50    來源:台灣網     
 
 

 

  高美濕地的過去

  高美在清朝道光年間的彰化縣誌中稱為高密,應是清水早期幾個重要聚落之一。在日據時代改名為高美,當時的範圍包括現在的高美裏、高東裏、高西裏、高南裏及高北裏等五個裏。現在高北裏番仔寮以北一帶,過去是大甲溪的河床地;高西裏的魚寮過去則是漁民在海邊搭建的休息之地。在1932年間,高美海水浴場在此落成啟用,直到1976年這個清水唯一的風景區因遊客日益減少而關閉。這表示至少在這段期間,高美濕地的土質結構應是以沙質為主,為何在短短二、三十年間地型、地貌有如此巨大的變化,需要更多的數據收集與討論。不過,是否與1973年臺中港的動工及1976年的正式啟用有關,尚不得而知。因為該區海岸的漂沙活動甚為活躍,通過大甲溪河口北岸及南岸的漂沙量,保守的估計每年分別約在160萬立方公尺及370萬立方公尺;由於高美濕地南方檯中港北防波堤的設立,其目的當然是阻擋漂沙進入港區,另一方面卻也加速高美濕地內淤沙的堆積。雖然近年來大甲溪及大安溪上游水庫興建,導致沙源減少,使得漂沙量漸緩,然而上游超載的農業活動及過量的未經處理的民生廢水,使河川水質惡化,含磷量劇增,加速優養化,隨河水攜帶而下的養份或有機質,一併進入濕地之中,造成有機碎屑的堆積。

  高美濕地地型特色與現況

  臺中縣清水鎮高美濕地的面積大約是三百多公頃,只有大肚溪口濕地的十分之一。然而,其中地形的複雜度卻絕不曾輸給後者。在調查期間,將區域內的地型依土質種類、植被、淡水注入情形等,分為潮溪區、草澤區、沙地區、碎石地區、雲林莞草區、泥離地區及低潮線等七種類型的棲地。棲地類型的多樣性代表的正是生物相的多樣性;也就是説,維護生物多樣性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維持棲地的多樣及完整。因此有必要針對每一種類型的棲地進行深入的了解與描述,未來若能有長期的生物資源的調查,更需要同時對棲地的演變及消長,做詳細的記錄,才能夠對高美濕地的變遷有最完整的討論。

  不過,高美濕地海堤,在1996年11月間發現遭到人為屯填土石,共向外延仲長80公尺、寬60公尺、高2公尺,合計近一萬立方公尺,總面積多達4800平方公尺,部分列為稀有植物的雲林莞草已被土石埋沒,嚴重影響當地自然生態環境,如何防止範圍擴大或是未來還有類似的傾倒事件發生,是維護高美濕地地型的重要工作。

  然而,在保護原有棲地的同時,更要考慮其周圍環境可能有的變動所造成的影響。以高美濕地為例,除了維護高美濕地的棲地多樣性及避免受更多的人為干擾,以期能確保該區域的生物多樣性之外,在調查期間發現,高美濕地以南面積約200公頃的防風林,它雖然不在調查範圍之內,但是對高美濕地的地型及水文的穩定度的重要更不容忽視,不但能阻擋並降低風力、減少季風及颱風所帶來的災害,它還是許多鳥類棲身的場所。也就是説,鳥類攝取高美濕地內的食物資源,並利用這片木麻黃為主的防風林做為漲潮時休息之處。舉例來説,紅隼即是在漲潮時,利用防風林棲息的鳥類;另外,在調查中,首次在該區域內發現的一隻黑面琵鷺的亞成鳥,則主要佇立在這片防風林邊緣的高美濕地上長達一個月之久,未來是否會有更多的黑面琵鷺選擇此處為歇腳地,則要看該區域是否能繼續提供它們合適的空間。如果這片防風林未來因為任何人為開發的理由而大肆砍伐,這些棲息於此的鳥類們將是最先受到影響的一群。

 
編輯:賀晨曦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