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立委”選舉與臺灣政局走向

時間:2004-12-03 10:52   來源:
        臺灣第六屆“立委”選舉將於12月10日在島內展開。從目前的選情看,泛藍陣營很不樂觀,民進黨將實現全面執政,藍綠政治格局也將發生重大變化,臺灣政局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

  藍綠選舉兩樣情

  這次“立法委員”選情相當複雜,有三大勢力,即泛藍、泛綠與非藍非綠勢力(無黨團結聯盟、無黨籍及其他);四個主要政黨,即民進黨、國民黨、親民黨、臺聯黨。核心則是泛藍與泛綠兩大政治陣營的較量,都希望席次過半,成為議會多數政治勢力。

  陳水扁一直認為其執政在“立法院”受到泛藍制約,無法全面執政,無法順利推動施政綱領,因此希望這次選舉實現泛綠過半目標,即力爭民進黨取得100席,臺聯黨維持13席,即可獲得過半實力。經過二次內部民調評估,民進黨判斷選舉結果將是泛綠脆弱過半或接近過半,總席次在113席加減3至5席上下,即在108席到118席之間。黨內幹部透露,目前有七個選區為“一級戰區”,競爭激烈,即臺北市北區保四搶五,臺北縣第三選區保四,桃園縣搶六,苗栗縣搶二,臺中縣搶五,高雄市南區保三,彰化縣搶五,顯示民進黨在南部優勢明顯,北部競爭激烈,但總體選情看好。一是民進黨善於選舉,由遊錫堃、蘇貞昌、張俊雄與謝長廷“四大天王”組成的輔選團隊,輔選能力強。二是陳水扁親自出面全方位站臺,選情全面升溫。三是臺灣社會民情較利民進黨,臺灣主體意識高漲。四是民進黨執政優勢明顯,資源充足。特別是陳水扁不斷製造選舉的重大議題,如“軟性政變説”、“限時改國民黨黨徽”等等,不斷炒熱選情。可以預期,民進黨當選席次會明顯增加。只是臺聯黨可能不如預期的席次那麼多,在15席左右。泛綠得到108席左右較有把握。

  泛藍陣營選情則不很樂觀。原因很多,但有幾點非常關鍵。一是泛藍候選人與無黨籍重量級候選人票源重疊,影響泛藍陣營當選席次。二是泛藍三黨儘管採取“總量管制”提名,但仍有不少國民黨人自行參選,分散票源,不利被提名的人當選。三是希望在某些選區進行“配票”,然而難度大,反彈也大,成功率低。四是國民黨黨産成為選舉的最痛。泛綠陣營抓住民眾心理,大打收繳國民黨“黨産牌“,讓國民黨疲於應付,選情受到很大影響。若捐出黨産,可能讓國民黨陷於嚴重的財務危機,幾無生存與發展的空間;若不捐出,卻成為每次選舉被民進黨攻擊的致命傷,可謂“丟之甚惜,留之可燙手”。五是島內社會環境大變,本土意識高漲,民情不利泛藍。六是泛藍內部矛盾重重,相互攻擊,讓泛藍選民失望。

  就泛藍內部各黨派選情看,國民黨吸取上次過度提名失敗的教訓,採取保守提名策略,預計總席次會與上屆持平,或略有上升,加上不分區席次,預計在74席左右。親民黨選情最不樂觀,提名人數較上屆當選人數還少,預計當選27席左右。新黨還是成不了氣候,少則1席,多則3席。泛藍總計應在102席上下。

  非藍非綠勢力,以無黨團結聯盟較為重要,它是一個新成立的政黨,有不少較有實力的參選人,其中多人來自過去的國民黨,預計當選席次在7席左右,但很難達到“立法院”黨團最低要求5%的得票率。無黨籍等其他候選人人數眾多,超過100人,但具當選實力的人並不多,較具實力的多為地方勢力派人物或社會知名度高的人物,預計當選者在8席左右。總計非藍非綠勢力當選席次應在15席左右,仍將是未來議會的關鍵少數。

  “藍色危機”持續加深

  這次選舉過程,透露出的現象與意義更為深遠:藍色標識,不再是許多泛藍候選人的選舉象徵,也不像在“總統”大選中那樣高舉代表泛藍的國民黨大旗,而是盡可能回避藍色符號象徵,揭示了深刻的“藍色危機”。

  在中南部選區,泛藍候選人,競不敢堂而皇之的打出代表藍色的旗幟,而是“遮遮掩掩”,大街小巷一片“綠色”旗海。國民黨提名的嘉義縣“立法委員”候選人何慶紋,旗幟不用藍色,打出的口號是“臺灣萬歲,制憲專家”,讓不知背景的外人還以為是臺聯黨的候選人。臺南縣國民黨候選人李全教競選旗幟是“白底紅字”,旗上沒有國民黨的黨名與黨徽。臺南縣親民黨“立法委員”候選人李靜玲也打出“愛臺灣”的口號。國民黨“立法委員”候選人陳學聖還提出“臺獨也是選項”的口號。即使外省人居住的眷村,外省人老人也認為“愛臺灣是希望打造一個美麗的新臺灣,藍軍的人更應該認同這個口號”。

  這種現象所反映的不僅僅是泛藍候選人的困境問題,而是折射出臺灣社會環境與情勢的巨大變化,代表國民黨的藍色標誌在臺灣不再受人歡迎,代表臺灣意識與標識的“愛臺灣”成為主流意識。這也透露出泛藍陣營找不到符合臺灣社會現實的政治論述與路線,是其發展的最大困境。泛藍陣營對“中華民國”抱守殘缺,雖有法理的正當性,也能獲得大陸的認可,但卻得不到更多臺灣民眾的認同與支援。

  非藍非綠勢力選後影響很關鍵

  在這次“立法委員”選舉中,無黨團結聯盟與無黨籍等非藍非綠參選人數眾多,但有實力的不超過30個,最後實際能當選的預計在15席左右。其中,無黨團結聯盟是以政黨名義參選,力爭選票超過5%,成為“立法院”一支關鍵性的小黨,但可能性並不高。

  在無黨籍方面,較具實力的參選人包括施明德、許信良、李敖、蘇盈貴、鄭麗文、蔡豪、陳明仁、張麗善(張榮味之妹)、顏清標等。主要有兩種勢力,一是地方實力派,一是反扁的前民進黨政治人物與高知名度的人物,其中大多親泛藍。較具實力或當選可能性更大的是地方實力派人物,而不少高知名度的政治人物如許信良等則是叫好不叫座,當選的可能性並不大,總計無黨籍當選人數在8席左右。然而,這股勢力當選的多少與泛藍席次成反比,即他們當選席次越多,泛藍席次會減少;相反,他們當選席次減少,泛藍席次會相應增加。

  選舉後,這兩股勢力的“立法委員”,儘管不是一個整體,但在藍綠實力十分接近的情況下,對立法有著關鍵性的影響。將在不同立法議題上左右逢源,甚至要脅,將嚴重影響臺灣的立法品質,未來極少數或幾個人就可能主導議案的通過與否,這也是在藍綠陣營較為接近的政治格局下,臺灣民主政治發展的悲衰。

  民進黨將進入全面執政時代

  陳水扁的連任,已嚴重擠壓泛藍的生存空間,而且已全面撐控“五院”中的四“院”,泛藍只有在“立法院”有施展權利的一點政治空間,一旦在這次選舉中失利,成為少數,對泛藍陣營的打擊將更為深重。一則可能有國民黨本土“立法委員”在選後帶槍投靠,進一步削弱泛藍在“立法院“的席次。二是敗選可能引發泛藍內部最為激烈的爭鬥,影響泛藍整合或合併問題。三是泛藍權力將進行重組,但卻看不到能夠帶領泛藍重新振興的政治領袖。四是在隨後的“立法院”院長爭奪中,王金平可能無法獲得連任,讓民進黨搶走“立法院”院長大權,主導“立法院”。而且在接下來明年的縣市長選舉中,泛藍選情更為惡化,將失去目前相對多數的縣市長執政權,民進黨將實現在絕大部分地方權力機構的執政。

  泛藍陣營失去相對多數席位後,“立法院”雖有非藍非綠勢力的影響,但將難以阻擋泛綠陣營對“立法院”的實質掌控,民進黨將通過利益交換,爭取第三勢力的支援,主導法案的通過。一是推動追討國民黨黨産的相關法律過關,徹底消滅國民黨的生存基礎,泛藍陣營也將迅速衰落。二是大力推動六千億軍購案的通過,以此改善臺美關係。三是“3.19槍擊案真相調查委員會”可能重新翻案。四是有利益輸送的預算案將容易獲得通過,進一步鞏固民進黨執政的經濟基礎。五是推動降低“公投法”門檻的修訂,“公投制憲”可能接著上演,民進黨在失去泛藍制衡下,將向“法理臺獨”步步逼近。(中國網吳南平)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