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民黨

時間:2004-12-02 10:47   來源:
  2000年3月18日,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揭曉,獨立參選人宋楚瑜獲466萬票,僅以30萬票的些微差距落選。在宋的支援者的強烈要求下,同時也是為了凝聚這股力量,打開臺灣政治舞臺的另一片空間,宋楚瑜于3月31日正式宣佈成立親民黨。之所以命名為“親民黨”,是因為宋楚瑜推崇蔣經國的“親民、愛民”理念,該黨英文名稱為“the People First Party”,意為“人民第一”黨。

   親民黨成立後,即成為僅次於國民黨、民進黨的臺灣第三大黨。該黨主要利用“立法院”舞臺,扮演在野制衡角色,曾在“核四”廠的停建與否問題上,與國民黨、新黨等在野黨組成“在野聯盟”,成功地迫使民進黨當局讓步。但親民黨有時也表現出與民進黨合作的一面,因此島內有人認為親民黨是個比較善於“兩邊觀望”的政黨。

   親民黨黨綱聲稱該黨是“相容並蓄的柔性政黨”,“以結合民意、國家安全為本的民主政黨”,“推動清明政治的改革政黨”。在兩岸關係方面,親民黨主張“兩岸展開平等互惠的談判,謀求永久的和平”,但又聲稱“中華民國為主權獨立自主的國家”,明確反對“一國兩制”;在“外交”政策方面,親民黨主張“採取務實的態度參與國際社會。投注心力拓展與其他國家的實質關係,並參與國際其他官方與非官方組織”;在“憲政”上,親民黨主張成立單一“國會”、“總統選舉應採絕對多數制”、“政黨不得經營營利事業”等;在經濟發展上,親民黨主張厘清政商關係,杜絕黑金政治。此外,親民黨在環保、司法改革、社會福利等方面也提出一套自己的見解和主張。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是美國喬治城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國民黨中央黨部文工會主任、中央黨部秘書長、“行政院新聞局長”、臺灣省主席等職。當年李登輝能順利當上國民黨主席,宋發揮了關鍵性作用,但自李推行“廢省”以來,宋與李漸行漸遠,最終與李決裂,脫黨參選“總統”。親民黨副主席張昭雄是宋楚瑜競選“總統”時的搭擋,長期從事醫學研究與臨床工作,是美國外科學學院院士,“本土”意識較濃,是親民黨吸引臺灣本省人的一個重要幹部。親民黨秘書長鐘榮吉從臺灣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從事過多年媒體工作,曾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副秘書長、“行政院政務委員”等職,長期追隨宋楚瑜,親民黨成立後即被宋任命為秘書長。

   目前親民黨中央黨部下設5個單位:“政策研究中心”負責黨的政策基調研擬、民意調查製作等工作;“組織部”規劃黨員招募及各黨部成立事宜;“文宣部”負責黨的活動新聞宣傳、親民黨全球資訊網站架設等工作;“行政部”負責黨的“全國委員會”休會期間的行政事項及日常行政工作;“財政部”負責會計工作,並統籌黨部經費使用狀況。此外,親民黨還成立了“立法院黨團”、“甘泉黨部”、“那魯灣黨部”等特別黨部。親民黨也在各縣市成立了地方黨部,但由於黨的成立時間短,各地方黨部在機構設施、人員配備上尚不完善。

   親民黨成立後,招納了一些原國民黨、新黨,以及無黨籍的“立法委員”。 在2001年底的縣市長與“立委”選舉中,第一次參選的親民黨在“立委”選舉中獲得46個席次,得票率為18.57%,在縣市長選舉中獲得臺東與連江兩個席次,得票率為2.36%;在2002年初舉行的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選舉中,親民黨獲得4席鄉鎮市長,49席縣市議員;在2002年6月舉行的鄉鎮市民代表及村里長選舉中,親民黨共獲得58席鄉鎮市民代,20席村里長;在2002年底臺北、高雄縣市長及市議員選舉中,親民黨共在獲得8席的臺北市議員,7席高雄市議員。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