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型國民代表大會選舉”
 
 
  來源:      日期:2005-12-29 10:42

 

  5月14日,臺灣“任務型國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在晚間6時08分完成所有投開票作業。執政的民進黨在這次選舉中,一共獲得127個席次,勝過國民黨的117席,臺聯黨獲得21席,親民黨僅取得18席。國代席次共300席。此次“國代”選舉超冷,投票率只有2成3,創下臺灣選舉史上最低的投票率。

  “國民代表大會”原是臺灣的最高民意機構,其許可權地位在“立法、行政、司法、考試、監察”“五院”之上,擔負“制憲”、“修憲”、選舉及罷免“總統”等重要職能。本次“國大”之所以稱為“任務型國大”,皆因2000年4月,第三屆“國大”通過“國大虛級化修憲案”,把“國大”變成了有事時才選舉産生的非常設機構———“任務型國大”,只行使復決“立法院”提出的“修憲案”等職權。而今年5月選出的“任務型國大”的任務,是復決2004年“立法院”提出的“修憲案”,“修憲案”的內容之一,就是廢除“任務型國大”,也就是自己把自己幹掉。

  6月7日下午,臺北陽明山中山樓。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任務型“國民代表大會”在一片喧鬧擾攘中結束,5項“修憲案”通過:即“立法委員”席次由225席減為113席;“立委”任期由3年改為4年;“立委”選舉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廢除“國民大會”,改由公民復決“憲法”修正案;對“總統”、“副總統”的彈劾,改由“大法官會議”審理。此5項內容中,公推“立委”選制改革和“公民復決修憲”對臺灣未來政局的影響最大,但其中最富戲劇性的,是任務型“國大”自己把自己廢掉這一政壇奇觀。

  輿論指出,從“萬年國代”到“任務型國代”,“茍延殘喘”57年的“國民代表大會制度”,從2005年6月7日起,成為歷史名詞。“國代”的興衰存亡,成為特定歷史條件下兩岸風雲變幻和臺灣島內政局變遷的縮影。6月7日的會議之後,“國大”走到了終點,許多“末代國代”都帶了相機上中山樓,拍照留念。

  相關文章:臺媒分析:“國大”議事規則空間大翻盤變數多
       臺“國大”通過所謂“修憲案” 幾家歡樂幾家愁
       臺任務型“國大”今天正式通過所謂“修憲案”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