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好萊塢勢力充斥一切角落的時代裏,尋遍世界各國商業電影,大概只剩下兩類影片能夠以一個完整的類型片的地位與美國電影相抗衡,一個是印度的歌舞片,另一個,就是咱們國産的武俠電影。提起武俠電影,我們想到的只有徐克、李安等幾位當紅的大導演,沒有幾人能夠記起胡金銓。但是想當年,胡金銓、張徹憑藉《大醉俠》、《獨臂刀》一洗以前武俠電影簡單草率之頹風,也是開一代風氣的人物,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胡金銓出身書香門第,幼時武俠小説家還珠樓主是其家中座上客,每每抽足鴉片就對小孩子大擺武俠龍門陣,久而久之,胡金銓便迷上了武俠世界,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從此一輩子便和武俠結下了不解之緣。胡金銓初到香港,人生地不熟,費盡了口舌,才謀了兩份職業,一份是畫廣告,一份是給人補英文。後來因為學生的父親是電影廠的廠長,得知胡金銓會畫畫,便邀他到片廠在美工科做事,不久就進入了長城電影公司。當時好些電影的演職員名單內,都可以找到胡金銓曾任道具、繪圖與設計等的資料。
轉眼就到了50年代中期,胡金銓的機會來了。當時演員兼導演的嚴俊招攬胡金銓在他的電影《吃耳光的人》中演一個小角色,後來李翰祥又介紹他進了邵氏,當演員和編劇。他當演員的時候,給自己取藝名為“金銓”。這個名字在國語影壇上還有過“最佳男配角”的稱號呢!當演員的同時,胡金銓也開始了他劇作家的生涯,他曾編寫過嚴俊導演的《花田錯》(1961年)等劇本。不久,又是在李翰祥的策劃幫助下,胡金銓自編自導了戲曲片《玉堂春》,從此開始了導演生涯。
1965年,對於胡金銓來説是個最值得紀念的年份,這一年,他執導了自己的首部電影《大地兒女》。儘管由於敏感題材,而在新馬地區遭電影檢查部門的刪剪,但作為導演的胡金銓於是一發不可收拾。第二年,胡金銓拍成了華語電影史上的經典武俠片《大醉俠》。他的電影風格也是從這時候開始形成的。《大醉俠》借鑒了當時流行的日本武士電影以及美國西部片的精華,又融會了中國山水畫意境,從而形成了胡金銓獨特的電影美學,開啟了新派武俠片潮流。
不久,胡金銓和邵氏産生了分歧,於是前往臺灣發展。1976年,他拍成的《龍門客棧》,不但在臺灣地區引起轟動,而且打破當時韓國和菲律賓等地的票房紀錄,影響甚廣。此後,胡金銓花費3年時間拍攝了鴻篇巨制《俠女》,並獲得第28屆戛納影展“最高技術委員會大獎”,成為首位獲得國際承認的中國電影人。
但是,此後的胡金銓開始走下坡路了,他執導了一系列票房失敗的作品,但仍然堅持拍攝具有東方寫意色彩的空靈作品。大師的晚年,並不盡如人意,水準很一般的《畫皮》竟然是他的遺作,令人遺憾。
無論如何,開啟一時之風尚的大師身邊,並不缺乏追隨者,比如眼下的華語電影的中堅人物許鞍華。
許鞍華入行之初曾做過胡金銓的副手,兩人合作時間雖然不長,但胡金銓在電影方面的大師風範令許鞍華受益匪淺,許鞍華獨立拍片之後,對胡金銓仍以師禮待之。至80年代許鞍華拍攝金庸名著《書劍恩仇錄》時,曾得胡金銓的指點,而影片中沉重的歷史感及古樸風格也很容易讓人感覺到當年胡氏經典武俠片《龍門客棧》、《俠女》的風範。乃至於1990年胡金銓拍《笑傲江湖》與徐克等人鬧翻,致使導演工作無法繼續時,許鞍華聞訊前往劇組義助恩師,組織拍攝工作,但回天無力,難敵徐克性倔勢大,她與老胡最終還是黯然退出了劇組。
《臥虎藏龍》裏的“碧眼狐狸”,穿戴蓑衣斗笠,在雨中行走的時候,有一種“李安在向胡金銓致意”的感覺,因為那個造型,正是胡金銓當年拍攝武俠片時設計出來的造型,而飾演“碧眼狐狸”的,正是當年胡金銓捧紅的女俠——鄭佩佩。《臥虎藏龍》裏舞蹈般優美的武打場面和中國山水的如詩意境明顯和胡金銓的經典武俠名片有著很深的淵緣。比如膾炙人口的“竹林對決”那一場戲,正是李安巧妙地化用了胡金銓作品的意境。
如今的好萊塢大導演吳宇森,也十分推崇胡金銓,雖然他的影片風格和張徹更為相似。但他的舞蹈化的動作設計,和胡金銓就有著割不斷的聯繫了。2002年的時候,吳宇森更是公開表示《鐵血男兒》是用來紀念欲開拍《華工血淚史》的已故大導演胡金銓。
當然,純粹從風格上講,徐克應該是最有資格以胡氏傳人自許的,但可惜的是二人終因《笑傲江湖》一事鬧得不歡而散。
《江南時報》 (2004年04月19日 第十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