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雄屏
第45屆金馬獎前晚落幕,今年的金馬獎並沒有出現太多的爭議,在繁華落盡之後,金馬主席焦雄屏(上圖)回看舉辦金馬獎的過程,她在接受採訪時透露個中其實有不少的艱辛,同時也表示金馬獎還需要更多的改革,她最大的期望是希望金馬獎能辦得越來越像奧斯卡。
最大問題:經費不足
與臺灣電影面臨的問題一樣,金馬獎最大的問題也是來自於經費,今年曾多次傳出金馬缺少經費面臨停辦的難題,更有人指責金馬獎已經是明星走秀的工具。焦雄屏説:“之前我做過很多次金馬評審,常常在頒獎禮節目的時候。索性在底下寫我自己的文章,懶得看那些節目。那些節目都是風花雪月的東西,跟電影沒有什麼關係,都是一些流行文化、時裝秀、流行歌壇炒作他們的作品。唱片業時裝業主宰金馬獎,這是我很不喜歡的,金馬獎應該老老實實回到電影競賽本身。”焦雄屏對於“增撥的300萬經費泡湯”的事情唸唸不忘。她説:“我希望金馬獎能變得好一點。我希望它能更國際化,希望改革它的評審制度。早前申請撥下300萬新台幣經費,多請些外賓。但到後來很多東西都賴掉了,沒有錢!”
最大期望:辦得像奧斯卡
一直關注金馬獎的焦雄屏很清楚金馬的缺陷,比如頒獎儀式,之前很多屆節目其實與電影沒有多少關係,焦雄屏坦白的説她之前做評審的時候經常都在臺底下睡著了。所以她想要改革,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金馬能辦得越來越像奧斯卡。
關於改革的措施,她説:“我首先就是要把金馬影展國際化,但這事牽扯到很多權利和金錢的問題,落到最後,有人就兩眼一翻,説你愛改就改,隨便改,但我們這裡就是沒錢。但就是這樣,我們還是改了。競賽評選也改了,之前我們學的是戛納柏林威尼斯的小評審團制度,就那麼十幾號人,關起門來自己看,但獎項卻是奧斯卡式的,太多了,以往的評委,給的都是印象分。所以,從今年開始,分成兩個階段來評,第一階段由各專業公會的專業人才推薦。比如音樂協會只推薦電影音樂,編劇協會只推薦劇本。第二階段的評選,則是由各個行業中很有成就的人評選打分,兩個階段的評選互不相干,最終在律師的監控下,將每部電影兩階段的評分相加,然後除以2,最終得分最高的那一部,就是獲獎電影。”
儘管作出了評審制度方面的調整,焦雄屏認為這種方式現在看來也還是有一定缺陷,她説:“各電影工會(制度)不健全。比如你去函某某工會找些專業的人來當評審,他就舉手説:‘我!’有好幾個工會的人都是這樣的。今年我們就將他們的提名作為參考,有拒絕的權利。首先這個人選也不能脫節時代太久,比如30年前當攝影、編劇的人,跟現在攝影、編劇的觀念很不同。其次不能年紀太大,年紀大的評審看電影時老是睡著,我們就請工作人員不時到電影院裏去送咖啡,大喊一聲‘某某先生你要不要咖啡!’除此之外,還有一大缺陷在於這兩年電影的數量太多了,尤其是可以用HD(高清)方式拍電影之後,這就導致大家不可能把所有的電影都看完,尤其是金馬並非只面向臺灣,華語電影都可以選,所以我們現在還需要一個評審過濾機制。目前我們在臺灣電影之外,都有人幫忙選片,寫推薦詞。選片的時候,會設立一個最低標準,要在整體上值得注意的電影才可以,不能因為某個角色比較引人關注就推薦過來。結果這次一共搞了50多部,但第一輪就刷掉了20多部,最終才形成入圍名單。
除了金馬獎本身制度方面的問題,焦雄屏認為目前華語電影選片上也有問題,在今年的金馬合作製片會議曾有過一次事件,一個美國人在臺上一直説:“你們不再給我們好東西了。我們就要《臥虎藏龍》,我們就要《英雄》、《十面埋伏》,《英雄》也是我們剪了才變成好片子。”這番話説完,下面的人群情激憤,大家都不高興。焦雄屏説:“過去這5、6年,電影界出現了一個CEPA化的結果:內地電影香港化,香港電影內地化。電影一定要有武術指導,一定要有大明星,一定要有漂亮的外景地,這樣産生了一種古怪的電影:它不像香港電影那樣全然虛幻化,因為在題材上內地要求必須落實在歷史傳統。這樣,兩邊觀眾都看得不舒服。香港觀眾還是想看純香港電影,但那個時代已經回不來了,內地觀眾又説不要這些虛假化、沒有文化價值的東西,我希望這是一個過渡時期。我一直認為華語電影要多元化。在今年的提名名單之中,年輕的導演增加了,電影類型也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