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電影金馬獎(Golden Horse Award)是臺灣地區的電影獎項,在華語圈中它歷史最為悠久,與香港電影金像獎和中國電影金雞獎並稱為華語電影最高成就的三大獎。由於早期中國與香港並未設置類似音像製品競賽獎勵,金馬獎成為華人區最受注目的電影盛會。直至今日,金馬獎的頒發仍對華人電影具有指標性意義,特別是在藝術性電影方面。而港臺電影界知名導演與演員,仍相當重視金馬獎的競賽;這從其發獎名單中仍可窺知。
金馬獎創辦于1962年,原由臺灣“行政院新聞局”主辦,後由臺灣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贊助。當年主要是為了促進臺灣地區電影製作事業和表揚對中華電影文化有傑出貢獻的電影人。
“金馬”二字取自於福建沿岸的金門和馬祖的頭一字,那是這兩個為臺灣當局所標榜對抗大陸之戰地,隱含著以電影文化促進反共抗俄之意,充分顯現出冷戰時代思維。金馬獎每年舉辦一屆,其中1964年和1974年停辦。
長期以來,金馬獎自身官方色彩過於濃厚。由於海峽兩岸在政治上面的分裂,使得金馬獎在1995年前,多偏重於臺、港等地電影的鼓勵。近年來由於臺灣電影工業的衰弱,香港電影工作人員大量的流失,使得金馬獎也不得不尷尬地逐漸開放內地電影的進入並參加競賽項目。
1998年臺北電影學會另行組織臺北電影節與之分庭抗禮。
金馬獎的主持人過去常有“一港一台”搭配的傳統,但近年也有都由臺灣主持人擔當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