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臺北花博:美麗背後的技術魅力

時間:2010-11-18 10:32   來源:中新社

  臺北花博開幕12天,入園總客流已近50萬。趨熱的參觀“行情”源於其“美麗力量”的上佳口碑。而在這花團錦簇的美麗背後,其實還折射了諸多引人讚嘆的技術魅力。

  綠色技術統領展館

  臺北花博園內的綠色環保概念,不僅呈現于展期內相繼亮相的3000萬花卉植物,更植根于園內的各個展館之中。一些當今最“潮”的環保節能技術紛紛得以巧妙應用。如被稱為“新生三館”的未來館、夢想館和天使生活館,這三座一體設計的綠色經典建築,除一流的綠色設計理念外,更統一運用了替代能源和智慧溫控等先進環保技術。

  其中的未來館,是一座分區模擬從寒帶直至熱帶的多種植物氣候環境的巨大溫室,屋頂採用與京奧“水立方”相同的薄膜覆蓋材料,利用太陽能系統替代部分能源,智慧溫控系統以中央空調搭配地冷、噴霧、水墻、天窗系統等輔助降溫,並結合回收水過程展示水生植物,引入相鄰的基隆河回收水,凈化處理再利用。其屋頂綠化則成為供遊人漫步賞景的“青青步道”

  更為吸引眼球的,還有以150多萬隻回收塑膠飲料瓶構建的流行館“遠東環生方舟”。這也是全球首座由“寶特瓶磚”打造的綠色建築。參觀者在此可實地體驗“寶特瓶磚”優於傳統玻璃幕墻的保溫隔熱作用,及其輕質、耐用、可迴圈使用的妙處。

  科工技術營造美夢

  臺北花博各個展館中,現代化的科工技術、聲光互動展示手段,得到了普遍運用,展現了臺灣科工技術的不凡實力。而其中的“集大成者”,則非夢想館莫屬。臺北花博總製作人丁錫鏞在開展前向受邀預覽的兩岸記者介紹花博時,談及該館頗顯激動。這座花博開園以來最熱門的展館,館內沒有一朵真花,卻帶給參觀者更大的“花夢空間”。

  據介紹,該館所應用的令人驚艷的尖端技術,至少創下五項“全球第一”紀錄:序廳美輪美奐的葉片隧道和“葉的聲音”,來自獨步業界的紙喇叭——超大面積的可撓式超薄揚聲器;參觀者步入展場便開始纏繞在手紀錄全程行為的“智慧手環”,來自尺寸超小並能交疊感測區的超高頻無線電射頻識別技術(RFID);如臨其境的互動效果,來自最大彎曲度的智慧型電控液晶玻璃;不戴特殊眼鏡便能觀賞逼真的立體影像,來自65英寸直立式3D多視域裸眼立體顯示熒幕;而環形劇場可遙感讀取參觀者呼吸心跳的效果,則來自超寬頻非接觸生理監控技術的特殊應用。

  園藝技術引領風騷

  花博園內,參觀者能夠切身體驗到臺灣花卉産業和園藝技術引領風騷的驕人實力。無論是對展園內各種花卉舉重若輕的巧妙花期掌控,還是對眾多珍稀品種的有效養護,都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而利用LED技術打造的“蘭花方舟”,以及園藝、蔬菜栽培的家電化嘗試等,也都頗為引人矚目。

  其中值得一提的,還有未來館內展示的“永生花”技術。這種以獨步全球的技術手段研發的“長生不老花”,其色澤、觸感宛若鮮花,且不會褪色、乾裂。保存得當可延續十多年不凋萎。以“永生花”技術製成的“永生玫瑰”,在主打鄧麗君概念的名人館內,經藝術名家之手構成迷人的經典意境。

  花博開幕前,記者曾有緣與臺灣“永生花”技術的領軍人物林國筆敘談,聽這位極端不善言辭的老農型專家談他當年如何癡迷“永生花”而辭教“下海”,談他數十年迷花過程中的曲折艱辛,以及他所獲得的發明獎項和專利等,讓人感受臺灣花卉園藝界令人欽佩的不懈努力。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