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藍整合議題 |
王強調,他在整合泛藍的能力上應較馬英九略勝一籌,因為相較于馬英九與親民黨間有一點競爭關係,他和親民黨之間只有“合作”沒有“競爭”,因此他若能擔任黨主席,未來國親合作也較有可能。
王金平表示,所謂國親合作,在“國會”的表現就是合作通過必要的法案與預算,在年底選舉上,則是在於雙方溝通協調各縣市只推一名候選人,在未來,則是于二○○八年協調共同推出一組可以勝選的正副“總統”候選人。
王強調,由於他一向以人和為本,相信自己必然可以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他也將以最誠懇的態度與最開放的心胸,一點一滴地促成泛藍由合作、整合、進而合併。王金平説,由於六月初“修憲”後的政局必然朝向兩黨政治發展,他希望在下屆“立委”選舉之前,國親就可以展開闔並的工作。
|
馬英九認為,泛藍在年底縣市長選舉一定要整合,才有機會勝選;而在二○○八年之前還有七種選舉,泛藍應該建立機制,以大局為重,坦誠協商提名人選,以民意支援度為依歸,放棄本位主義,“泛藍一定要團結,合則兩利,分則兩害。”
馬英九談到泛藍整合,常這麼説:“泛藍的基層沒有問題,是高層有問題,如果高層也能體會基層心願,整合就不是問題。”
馬英九強調,會持續與親民黨改善關係,“我會存好心,説好話,做好事。”
他認為泛藍整合應從議題合作開始,慢慢讓泛藍無合併之名,但有合併之實。
|
黨産處理議題 |
王稱,國民黨的黨産包括中投、華夏、中央黨部大樓,以及木柵“國發院”約兩萬坪土地等四大部分,雖然已接洽買主,卻因屢遭執政當局刁難始終無法順利處理。
此外,國民黨還面臨一千七百位黨工的精簡問題,以及過去優退黨工的百分之十八優惠利率,這些問題都必須妥善處理,國民黨才能成為沒有包袱的民主政黨。
王金平表示,他個人有信心也有把握達成這樣的任務,王金平強調,絕對保障在職及退休黨工的權益和生活,是黨的責任也是義務。 |
馬英九認為,國民黨的未來不能寄託于黨産,有所舍始有所得,必須破除黨産與黨員數的迷思,國民黨才能真正蛻變。
馬英九主張黨産循法律途徑,儘速處分解決——違法取得的黨産,應交還“政府”;沒有法律爭議的,國民黨有權利持有;有法律爭議的,則循司法途徑解決。至於黨産處分之所得,馬英九主張優先做為安置離退黨工之用,全力照顧黨工權益。
馬英九説,黨工人數精簡,是中常會的既定決議,在黨工人數減少後,為組織管理與充分利用空間,應重新檢討中央黨部大樓的必要性與使用方式。
|
兩岸關係議題 |
王強調,反對“制憲”、“正名”及“臺獨”,認同“九二共識”堅持“憲法一中”,因為唯有真誠遵守“中華民國憲法”,並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下進行兩岸交流與合作,兩岸才能免除戰爭的威脅,臺灣才能享有安定繁榮的生活。
王金平強調,兩岸關係一定要穩定,因此兩岸必須建立溝通的平臺,連主席大陸行成果必須延續,兩岸三通則應儘早實現,並儘速發展到接觸、重啟談判的階段。 |
馬英九強調,連戰已與大陸方面建立溝通平臺,他會在連戰建立的基礎上,大力推動兩岸關係。
馬英九指出:“無論是兩岸關係或國際關係,某種程度都是人際關係。”,他稱,連戰既已與胡錦濤建立個人關係,“這對兩黨、兩岸來説,有很重要的意義。”
馬英九期望兩岸儘速恢復協商,推動直航,優先開放農産品輸往大陸,開放地方政府首長赴大陸訪問。他主張兩岸應簽署五十年和平協議與經濟合作協議,以“中華民國憲法”及“九二共識”為基礎,與對岸謀求和平與合作。 |
國民黨路線議題 |
“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是臺灣最重要的政治資産,國民黨未來要走向南北平衡,也應落實本土化,但“中國國民黨名號不必改”、“中華民國國號不可改”、“中華民國憲法不可廢”,將是他堅守的立場。
落實“本土化”是國民黨的必然趨勢,但“本土”的意涵應是一心追求臺灣的利益,而“本土化”就是“基層化”,換言之,凡是居住在臺灣、不分族群、只要心在臺灣的人,就是“新臺灣人”。
“正確的本土化”絕不能有族群的觀念,國民黨只有走“正確的本土化”路線,才能與綠營競爭並維持既有的優勢。
王金平也宣示未來會深化黨的改革,包括將國民黨轉型為“內造政黨”,各級黨部轉型為選舉機器等。 |
“國民黨要有理想,不能只是選舉機器。”雖然民主社會必須重視選舉,但若心力都放在選舉,會忽略臺灣利益與個人福祉。
馬英九堅持以三民主義為國民黨的核心價值,捍衛“中華民國”;堅持“臺獨”與一國兩制都不是臺灣未來的選項。他強調斬斷黑金的重要性,國民黨選舉提名要力行“排黑條款”,讓黑金在黨內無立足之地。
國民黨應落實黨內民主,縣市黨部主委由黨員直選,強化中常會與“立法院”黨團決策的功能,並建立黨主席或高層與中央委員、黨代表定期互動的制度。
馬英九強調,要在當地舉行中常會,國民黨必須深耕中南部,鞏固北東部,厚植地方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