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春風拂動的臺北“開南商工”操場,國民黨副主席、臺北市長馬英九正式當眾宣佈角逐國民黨主席,正面挑戰國民黨副主席、“立法院長”王金平,這標誌著“王馬之爭”公開化、表面化。
面對大好春光和幾千的“挺馬”者,馬英九興奮地説,“今天是一個好的開始。”儘管王馬二人都公開宣佈把這次主席位子之爭定位為“君子之爭”,但由於這場“君子之爭”關乎國民黨的命運以及臺灣政局的走向,自然而然就充滿了“火藥味”。
“割喉戰”已經開始
“立委”分量大、人脈廣布,自然是兵家必爭。4月4日,陳傑毅然辭去“立法院”國民黨團書記長,站出來力挺馬英九,並將擔任馬英九競選辦公室副總幹事。
陳傑之後,許舒博也出來力挺馬英九,頗令外界瞠目。許舒博是濁水溪以南的四連霸“立委”,身兼國民黨中常委,地方實力深厚,是具有指標意義的本土派大將。
這就預示著,王馬二人在爭奪人脈的“割喉戰”上已經進入了實質階段。
回頭來看,自從兩人開始表態參加選舉起,就已經開始了暗自較量。“王馬之爭”表面上平靜無波,暗地裏雙方陣營屢屢較勁。
雖然王金平宣佈參選較晚,也不似馬英九般有明星一樣的人氣,但他在短時間內展現了相當大的組織動員能量。先是動員國民黨“立委”以黨費爭議為由,使中常會不能如期通過5月28日選舉的時間表,然後拋出延後選舉的提案,在接下來的“任務型國代”選舉和縣市長初選中,由於王金平掌握提名的資源分配,更有足夠的時間和條件將黨的動員能量轉化為自己的政治行情。據媒體報道,眼下有意參選縣市長的“立委”或地方派系代表、前任“國代”、以前的國民黨高層人士和時下的電視“名嘴”,都紛紛在王金平的場子裏現身,聲勢越來越大。
暗含南北省籍糾紛
分析家認為,國民黨黨魁之爭,一如臺灣任何時候的政治生態,不只是實力的較量,更是手段的比拼。
1月15日,當王金平按兵不動“拱連(戰)”續任、不開口即贏盡黨內人心;小馬哥則是孤注一擲在連戰回臺灣前搶先表態參選,為求“大破大立”卻顯得幼稚急躁“不識好歹”。
今年初,當國民黨“立委”選舉大勝而士氣高漲,小馬哥卻因捷運和邱小妹妹二事件受重挫,面臨從政以來最嚴峻的政治危機。挑戰的對手又是剛在“立法院”漂亮連任的王金平,論實力聲勢,“馬消王長”之勢銳不可擋。
馬英九想必深感“光環正在消失”,才會一改“溫良恭儉讓”的君子作風,放膽下馬威。誰料碰上老謀深算的王金平,再度棋差一著,讓對手以靜制動又勝一局。
馬英九宣佈參選後,國民黨魁繼位人選之爭已從之前的暗流洶湧正式提升為臺面上的短兵相接。馬英九民意聲望高,黨內基礎卻相對薄弱,北部高漲的支援聲勢是小馬哥最大的籌碼,也是最大的局限。反觀王金平,連任“立法院長”展現政治魄力,又因為本省人身份而成為國民黨本土化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實力基礎較馬英九紮實廣泛。王馬角力戰雖為黨內之爭,實則也暗含南北省籍糾紛。
“市長派”“院長派”漸成形
國民黨內“市長派”、“院長派”逐漸成形,並動作不斷,益發引起外界的關注。
“擁王派”極力主張黨主席選舉與“大選”脫鉤,以對抗“擁馬派”以黨主席選舉為“2008年大選前哨戰”的競選戰略。“擁王派”認為,現階段國民黨新任主席肩負擴大黨基礎、促成國親整合、完成黨改革等重任,王金平要比馬英九更稱職。
國民黨中生代黃金組合“馬立強”的另兩個代表人物:臺中市長胡志強和桃園縣長朱立倫,也相繼表態。朱立倫公開“挺馬”,形容馬英九是黨內傑出精英人才,也是“最好選擇”。胡志強則保持中立,強調只要能為國民黨帶來團結和勝利的人選,他就全力支援,並希望這是場君子之爭、沒有內定的選舉。
王金平是去年連宋“競選操盤”的靈魂人物,和臺灣各黨派的關係處得不錯,包括在“立法院”的成功連任,顯示其嫺熟的政治調和能力和經營能力,在泛藍陣營裏確實有著不容替代的地位。他“本土”色彩非常濃厚,屬於地方實力派,在臺南擁有堅實的基礎。
面對王金平的優勢,馬英九將利用超高的人氣,凸顯年輕活力、加速改革的形象,直接向廣大的黨員訴求。
“王馬之爭”的命運
王馬都非常清楚這場政治生命博弈的重要性。
依國民黨生態結構來看,誰掌握黨機器,誰就能主導未來遊戲規則;如果王贏得主席,未來即使王馬共同參選“總統”,也必然是王正馬副,這一點馬英九幕僚團必然評估得相當透徹。
不容諱言,馬英九是當今國民黨,甚至全臺灣最具人氣的政治明星。雖然民意如流水,未來也充滿許多變數,但是要培養一個具有問鼎大位實力的政治人物,也非三五年內可以速成。目前能代表藍軍參選贏得勝利的人非常有限,小馬哥也非常有使命感與“舍我其誰”的信心,如果屆時迫於情勢促成王馬配而非馬王配,相信他很難接受。
雖然馬英九民氣高,但是王也不甘於屈于副手。王金平如果取得黨主席之後,絕對是進可攻,退可守。距離2008“大選”還有兩年多,一方面可觀察馬的政治實力變化,一方面蓄積自己黨內實力。如果馬不願意王馬配,與親民黨結合,推出“王宋配”也是一著高棋,目前王與親民黨的互動,也引起政壇不少揣測。
泛藍陣營誰為盟主?
目前,“擁馬”、“挺王”兩派人馬躍躍欲試,私底下展開動員拉票,引發外界對於“王馬之爭,兩敗俱傷”,並導致國民黨分裂的不良預後。
島內政界名人陳文茜對“王馬之爭”深表憂慮,她説,王金平與馬英九相爭太激烈,有點沒必要,恐怕傷害在野黨團結。陳文茜説,現在看來王金平與馬英九都勢在必得,衝突太過激烈,未來不管誰選上,雙方陣營勢將相互攻擊、種下心結。
國民黨主席的選舉還牽涉到泛藍陣營的盟主問題。
親民黨政策中心主任張顯耀認為,現在泛藍陣營最大的問題之一是缺乏領導力,他主張在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束後,泛藍應建立一個聯盟的架構來推動國親兩黨合作。“未來宋(楚瑜)、王(金平)、馬(英九)三人的組合不失為泛藍陣營的‘夢幻組合’,三人都有各自的群眾基礎,‘鐵三角’缺一不可。但他們如何協調是未來的關鍵問題,也是泛藍能否在2008年把政權拿回來的關鍵因素。”
究竟誰將成為未來的泛藍盟主,還有頗多變數。
(人民網臺北電 人民網記者 鄭固固 聶傳清 )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5年04月08日 第三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