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馬之爭兩關鍵指標:青年認同與改革形象
 
 
  來源:      日期:2005-04-06 14:30

 

  台灣網4月6日消息 據臺媒報道,國民黨主席之爭,黨費爭議懸而未決,暫時擱置一旁,兩位角逐者“立法院長”王金平、臺北市長馬英九在這場黨內競賽中,似以兩項指針作為爭取黨員支援的基本訴求,其一是誰能吸引較多的青年加入國民黨,另一個則是誰比較具有改革形象。 

  “立法院長”王金平在這場黨主席角逐賽中,再三請求不繳黨費也可票選黨主席,即以“擴大參與”作為改革國民黨的重要理由,王金平並一度質疑國民黨現有結構為老人黨,就是因為擁有投票權者多屬老人。 

  黨內人士認為,國民黨員約108萬,繳納黨費的不過三分之一,不少人屬高齡黨員,且多半出身黃復興黨部,其所繳納的黨費又是代繳者居多,開放不繳黨費的黨員投票,一方面能拉高王金平的支援率,另一方面能表示王金平的改革形象,有益無害。至於有人質疑,不繳黨費有另一層省錢的意義,這名黨內人士不願多加推測。 

  相對的,馬英九的改革形象,則較為突出。黨內人士歸納其中原因,主要是馬英九以行政官員出身,先是擔任蔣經國的英文秘書,又曾在“法務部”、“陸委會”、研考會、“國統會”等單位擔重要職務,又曾返臺政大校園任教,在投入政治選舉活動中,是以市長選舉為起點,又代表國民黨內的中生代,自然在形象上較王金平有優勢。 

  不過這名黨內人士認為,在國民黨的文化裏,資歷與閱歷是擔任領導人很重要的認同項目之一;大老在國民黨內,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馬英九僅管已經55歲,但是看在這些高齡70、80歲的大老眼裏,馬英九猶如小孩一個,難怪黨內大老王作榮會認為馬英九“太年輕了!”因此馬英九未必能在日後的黨主選舉中,脫穎而出。(瀟凝)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