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臺灣-公投制憲將臺灣引向何方?-兩岸輿情
兩岸輿情


 

臺灣“急獨”大將的落寞
 
 
  來源:      日期:2003-12-04 15:53

    對於臺灣“立法院”廿七日否決蔡同榮版的“公投法”和通過國親版的“公投法”,感到最失望的應該是蔡同榮了。投票之後,這個“公投之父”(陳水扁語)落寞地坐在一邊,以手支頤,無精打彩。

  民進黨在表決前最後一刻打退堂鼓,放棄其黨內大將蔡同榮提出的有“統獨公投”條文的“公投法”。當時現場二百一十名”立委”,竟然有一百七十五人投棄權票,贊成票僅有十四張。而全部民進黨”立委”就有八十人。

  在鼓吹“臺獨”方面,蔡同榮版最露骨,明定“國旗、國號、國歌、領土變更、國家主權”等“國家定位”議題可以直接公投。如此明目張膽的臺獨建國”的“公投法”如獲通過,臺海緊張局勢必定加劇。在大陸明確表態的威懾下,在美國或明或暗的干預下,陳水扁和民進黨事到臨頭,也感到風險太大,緊急煞車。而頑固堅持激進”臺獨”的蔡同榮自然會感到受利用、受愚弄,成了人們嘲諷的對象。

  蔡同榮是要在臺灣搞“公投”的始作俑者。蔡是臺灣嘉義縣人,一九五八年臺灣大學法學院畢業,然後到軍中服役,一九六0年二月退伍,同年九月赴美留學,獲田納西大學碩士、南加州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一九六六年六月,蔡同榮同陳以德、張燦鍙、羅福全等在費城成立“全美臺灣獨立聯盟”。一九六九年蔡執教于紐約市立大學,同年參與創建“全美臺灣獨立聯盟”,任美國本部主席。一九七0年任“臺獨聯盟”世界總本部首屆主席。同年四月,蔡同榮親自策劃、實施了對在美國訪問的蔣經國的“刺殺事件”,被禁入臺。一九八二年蔡又參與創辦“臺灣人公共事務會”,任首任會長。一九九0年六月,蔡因岳父車禍身亡,獲准返臺。

  蔡同榮之所以被稱為“公投之父”,是因為他最早于一九九0年十一月十七日在臺北打出“臺灣公民投票促進會”的招牌,蔡自任會長。“公投會”的建立,是島內外“臺獨”勢力在美、日等國際勢力支援下,為分裂中國、實現“臺獨”而採取的重要戰略步驟。公投會成立之後,蔡同榮更瘋狂地進行“公民投票”活動,因而有“蔡公投”之稱。

  陳水扁很早就是蔡的同路人,“公投法”籌備時,陳就是一名要員。因此説一個搞激進“臺獨”,一個搞漸進“臺獨”,骨子裏是一樣的,都是要搞“臺獨”。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