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臺灣-公投制憲將臺灣引向何方?-兩岸輿情
兩岸輿情


 

陳水扁就真的雞飛蛋打了嗎?
 
 
  來源:      日期:2003-12-04 15:52

    觸目驚心的伊斯坦布爾大爆炸還在叫人噩夢連連,西班牙和日本的情報外交人員又喋血伊拉克,一週數起,血肉橫飛。如果遙遠的異國慘劇很難使人感同身受的話,那讓我們回首對岸,看看小小島嶼的各黨派為“公投法”進行的明爭暗鬥;看看打著“民主”旗號的一小撮分裂分子,如何將2300萬台灣同胞綁在“臺獨”火藥桶上。

  11月27日晚間,國親版的“公投法”幾經爭奪終於出籠了。事情的結果往往簡單得只剩下白紙黑字,而回放過程,透視臺前幕後的詭譎交易,剖析審議時的戲劇性變化,或許能讓人們明白其中的奧妙。

  在提交表決的臺聯黨版、國親版、蔡同榮版、“行政院”版等四個“公投法”版本中,民進黨“立委”蔡同榮提出的,是最狠毒和最可能引爆臺海戰事的“統獨公投”條款。自大陸發表強硬講話後,原本持默許態度的美國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趕緊出來“滅火”。除了反覆強調“公投、制憲如果涉及“臺獨”,美國不支援”外,美國駐臺北辦事處還在表決前兩天約請民進黨高官“吃飯”,以命令的口吻要求陳水扁“不要故意踩紅線”,並多次打電話給連戰和宋楚瑜,希望“泛藍”“立委”自我克制。面對大陸和美國的雙重壓力,民進黨不得不遊説蔡同榮撤銷提案。“陸委會主委”蔡英文分別拜會“立法院長”王金平、蔡同榮和“臺聯黨”高層,希望能“擋下可能踩紅線的“公投法”版本,以免兩岸攤牌”。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陳其邁、“總統府秘書長”邱義仁也多次遊説蔡同榮。最後陳水扁親自打電話,硬是逼著蔡同榮撤案。結果,當表決時,原來高叫要“統獨公投”的民進黨“立委”一個個棄權,在與會的190人中,除臺聯14人贊成外,175人棄權,1人反對。至此,“統獨公投”條款“意外”地被否決了。

  相較於民進黨表決前後的鴕鳥式舉動,“泛藍”軍咄咄逼人的態勢有其複雜的背景。一是民調的數據讓“泛藍”軍吃定了民進黨的“豆腐”。長期以來,國親兩黨反對“臺獨”,也反對“公投”,政績不彰的民進黨正好借此指責“泛藍”軍不敢面對民意,是“反民主”,致使國親在這個議題上毫無招架之功。實際上,多次民調顯示,臺灣社會上主張臺灣獨立只有極少數,但是主張臺灣應該“立法”“公投”的卻超過60%。基於這一分析,“泛藍”軍改變戰術,力推“公投”議題,以扭轉被動挨打的局面。二是不再想當山姆大叔的“乖小孩”。連戰、宋楚瑜等“泛藍”高層向來與美國過從甚密,在兩岸關係上也一直遵循華盛頓方面“不挑起事端”的指令謹言慎行。但陳水扁上臺三年多來,其“臺獨”言行從偷偷摸摸到招搖過市,從漸進走向“急獨”,而且還得到了美國讓其過境紐約、發表演講等諸多禮遇。這一碗水沒有端平,讓“泛藍”軍頓生上當受騙的感覺,於是決定以激進的方式主導“公投”議題。這不僅能讓葉公好龍的民進黨顯形,更有利於自己版本的通過,贏得選票,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很多人説這次鬥法是“泛藍”的大勝,因為“公投”的議題多年來一直為“泛綠”陣營所主導,最後果子卻被“泛藍”陣營給摘了。不可否認,國親版“公投法”的通過,無疑提振了“泛藍”士氣,對其選情有加分作用。然而,陳水扁就真的雞飛蛋打了嗎?非也。

  首先,“獨”派所期待的“公投立法”終於實現,“公投法”沒有明確排除“統獨議題公投”。其次,“修憲復決”機制雖是高門檻設計,但並未排除“統獨修憲議題”,未來“變更國旗、國號、領土”等“修憲”議題“借殼上市”的可能性仍不能排除。再次,民進黨的“防禦性公投”得以過關,其中對“臺灣面臨外力威脅”的解釋具有相當大的彈性,條文的模糊空間,可能為“臺獨公投”開闢另一條渠道。島內有關人士指出,雖然國親版“公投法”客觀上緩解了兩岸危機,但“公投法”留下嚴重的後遺症,兩岸政治緊張局勢並未根本化解。臺灣《聯合報》形容此舉猶如對“臺獨公投”關了一扇門、開了一扇窗。

  日本鬼子遺留在齊齊哈爾的芥子毒氣彈歷經半個多世紀仍遺害無窮,更何況沒拆除引信的“公投法”這顆啞彈,被“獨”火攻心的陳水扁之流像個恐怖分子似的天天惦記著。

  對全世界而言,反恐依舊任重道遠;對中華民族來説,反“獨”卻是迫在眉睫。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