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二十八日消息:對於臺灣“立法院”通過的“公民投票法”,在適用範圍上否決了蔡同榮版的“國號、國旗、國歌及領土變更,皆可公投”條款,但又納入了國親版的“修憲復決”機制,《聯合報》形容此舉猶如對“臺獨公投”關了一扇門、開了一扇窗。
這篇題為“一七五票的鳥籠共識:關了一扇門、開了一扇窗”的社論説,在表決蔡同榮版的“無底線公投”條款時,有十四票贊成,一百七十五票棄權,棄權者包括了幾乎全體的民進黨籍“立委”。相對而言,獲得通過的國親版修正案,提出了“修憲復決”的機制,且對“修憲”議題不設底線,反而似乎為“變更國號、國旗、國歌及領土”的“修憲”議題,在鳥籠上開了一扇窗。亦即,雖然一百七十五位“立委”的棄權票,封殺了由公民對此類議題直接發動公投的權利,但在“修憲”機構“立法院”中,卻仍可發動此類“修憲”公投。
《中時晚報》發表了以“回歸臺灣安全的最後底限”社評文章指出,“公投法”三讀通過,臺灣安全疑慮與兩岸戰爭危機立即解除,股票應聲起漲。
文章指出,美國的底限是反對“公投制憲”,也就是反對“統獨入憲”。美國的利益非常清楚,臺灣維持現狀,兩岸處於模糊的未解決狀態,美國可以左右逢源。“如果兩岸危機是由臺灣挑起,美國並無義務協助臺灣”。而“公投制憲”,走向“臺獨”,若大陸動武,美國可能撒手不管,臺灣無論如何也無法承擔這個風險。
不管誰執政,臺灣安全終究是首要的底限。大陸的底限非常清楚:“臺獨”一定攻打。這一次連解放軍都出面聲稱:即使傷害經濟發展,也一定維持領土完整。美國態度的轉向,與大陸的強硬態度不無關係。
《中央日報》社論認為,面臨大選日益迫近的事實,國民黨自須果斷抉擇,究竟是堅持立場?還是調整策略?我們相信國民黨內部必有一番熱烈的討論,最後才達成反對“統獨公投”立場不變,但在戰術上反守為攻。換言之,支援“公投”立法,但在議事策略上,則以“不設底線”的主張,逼迫民進黨對“統獨公投”表態。這樣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的做法,不僅引起若干泛藍傳統支援者的反彈,也造成外界的疑慮,誤以為國親兩黨為了選舉,比民進黨更加激進。文章批評民進黨不敢面對現實,公開反對“不設限公投”,卻要寄望國親兩黨反對。這樣的鴕鳥作風,適足證明民進黨色厲內荏,也表露民進黨不顧臺灣安危的心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