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臺灣-公投制憲將臺灣引向何方?-兩岸輿情
兩岸輿情


 

臺學者:當局玩"政治民粹" 兩岸關係蒙"陰霾"
 
 
  來源:      日期:2003-12-01 16:02

    人民網消息 臺灣多位學者29日在一項座談會上指出,臺灣“立法院”通過“公投法”對兩岸關係是“一片陰霾”,有了這個所謂的“公投法”,臺灣當局只要敢冒險,就可能引發兩岸關係中的“臺獨”危機,對臺灣人民的長遠利益不利。臺灣社團新同盟會29日召開“國是講座”,與會學 者曾祥鐸、吳瓊恩、張麟徵、李炳南、周陽山、王津平、陳志奇等在會上就臺灣“立法院”日前通過“公投法”一事先後發表了演講。講座由新同盟會會長許歷農主持,近500位同盟會會員參加。

  曾祥鐸在講話中分析了民進黨“立委”在表決該黨“立委”蔡同榮提出的“臺獨公投”條款時全部投了“棄權票”和一張“反對票”的現象,指出,這一事實證明,陳水扁所鼓吹的“臺獨”是經不起考驗的謊言,其騙選票的用心真實地展現在民眾的眼前。而民進黨在表決“臺獨公投”條款時的全部棄權與反對,顯示該黨其實是“臺獨無膽”,“喊臺獨只是叫爽的”,根本不負責任。吳瓊恩認為,連蔡同榮都對自己提出的“臺獨公投”條款投了“棄權票”,這是對“臺獨是一條走不通的路”的最好證明。但通過“公投立法”一事可以看出,現在臺灣陷入了“臺獨”與“反臺獨”之戰,朝野都放棄了“統一論述”,這使臺灣無前景可言。他指出,國民黨和親民黨只反“臺獨”不講統一,這是他們在選舉時的“國家願景論述”落居下風的主要原因。

  張麟徵分析了“公投法”通過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她指出,臺灣不是殖民地或託管地,依照國際法臺灣人民並無“對外自決權(即;獨立自決權)”,而是僅擁有對臺灣政治、經濟、社會福利制度作決定的“對內自決權”。但民進黨臺灣當局將二者混為一談,並且主要訴求“對外自決權”,要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這是當今國際法所不準許的。這也就是民進黨不敢支援蔡同榮“臺獨公投”條款的原因。她指出,臺灣並沒有進行“統獨公投”的權力,但所通過的“公投法”卻除了明確列為不可公投的“預算、租稅、薪俸及人事”事項之外,其他所有領域的議題都可公投,這就為未來可能的“統獨公投”提供了法律依據。這對兩岸關係來説是製造了新的危機。“公投法”是懸在兩岸關係上的一片陰霾,為“臺獨”冒險家製造了機會。張麟徵呼籲“國親聯盟”,“解鈴還須繫鈴人”,制訂“公投法”的人要想辦法消除危機。

  李炳南、周陽山在演講中分析了從李登輝到陳水扁當政時期對臺灣政治的扭曲,認為執政當局熱衷於玩“政治民粹”、反理性,為了“臺獨”,把兩岸關係上一切有利於臺灣發展和人民利益的權益,包括經濟合作、“三通”、大學學歷承認等都剝削掉了,違背了臺灣人民的根本利益。他們認為,臺灣民眾應該捍衛自己堅持一個中國的理念,才能對付李登輝、陳水扁鼓吹的“臺獨”理念。王津平、陳志奇也指出,“臺獨”是製造臺海危機的“麻煩製造者”,只有站在全中國、一個中國的立場,才能扺禦“臺獨”危險。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