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臺灣-公投制憲將臺灣引向何方?-兩岸輿情
兩岸輿情


 

光明日報署名文章:陳水扁玩火豈能篡改歷史
 
 
  來源:      日期:2003-11-28 08:52

    新華網北京11月27日電《光明日報》28日將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于沛的署名文章,題為《陳水扁“玩火”豈能篡改歷史——紀念〈開羅宣言〉發表60週年》,全文如下: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臺灣屬於中國”這一事實,通過《開羅宣言》在國際社會再次得到重申,儘管世界各國對華態度不一,但對此從來沒有提出過異議。今天,陳水扁之流,卻公然篡改歷史,放肆地進行“臺灣獨立”活動,這種置歷史事實于不顧的“玩火”行徑,必將受到歷史的懲罰。

  第二次世界大戰取得決定性勝利後,中、美、英三國首腦于1943年11月22-26日,在開羅舉行會議。會議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商討擊敗日本後,如何處置日本等問題。同年12月1日,三國發表了《開羅宣言》,其主要內容是:中、美、英三國對日作戰的目的在於制止和懲罰日本的侵略,“剝奪日本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在太平洋上奪得或佔領的一切島嶼”,使日本強佔的中國領土,例如東北地區、臺灣和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開羅宣言》從國際法上確定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罪行,以及戰後對日本的處理,具有強制力和法律上的約束力,而且它的效力也有國際社會的保證。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國宣佈無條件投降,法西斯日本也處於徹底覆滅前夕。同年7月17日-8月2日蘇、美、英三國首腦和三國外長在德國柏林西南的波茨坦舉行會議。會議期間,中、美、英三國在7月26日發表《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蘇聯于8月8日加入。《波茨坦公告》再次明確宣告,《開羅宣言》所規定的條款必須實施,同時表示盟國對日作戰,將直到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為止。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同年9月2日在美國海軍主力艦“密蘇裏”號舉行了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儀式。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日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等,在投降書上簽字,同意接受《波茨坦公告》中所列的全部條款,無條件地將包括臺灣在內的所掠奪的領土全部交出。同年10月25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陳儀在臺北市接受了日軍第十方面軍司令長官安滕利吉的投降,被迫割讓給日本50餘年的臺灣省,終於徹底擺脫了日本的殖民統治,回到了祖國的懷抱。1946年10月,當臺灣回歸祖國一週年之際,蔣介石和夫人宋美齡曾專程來到臺灣視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在國際社會中被廣泛接受和承認。因此,在臺灣回歸祖國時,得到了世界各國的擁護和支援。例如1949年8月美國國務院白皮書《美國與中國的關係》中寫道:“根據日本投降書,及日本政府按照盟軍總部1945年9月2日指令所發表的總命令第一號,中國軍隊在美國小組的協助下,從日本人手中接收了該島(臺灣)的行政權”。同年12月23日,美國政府在《國務院關於臺灣政策宣傳指示》中重申:臺灣在政治上、地理上和戰略上都是中國的一部分,雖然它被日本統治了50年,“然而從歷史上來看,它是中國的。在政治上和軍事上,它是一種嚴格的中國的責任”。英國政府持同樣的立場,1949年11月11日和14日,英國外交部次長梅修在國會下院兩次回答問題時都明確表示:根據《開羅宣言》,中國當局在日本投降時收復臺灣,並在此後一直行使著對該島的控制。

  《開羅宣言》是具有國際法效力的條約性文件,從國際法上明確規定了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一致擁護和堅決貫徹《開羅宣言》的各項決議。該宣言簽署60年來,臺灣是中國領土已經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的共識。然而陳水扁之流,卻在倡狂進行“臺獨”活動,鼓吹“一中一台”、“一邊一國”、“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不屬於中國”,妄圖通過所謂“全民公投,催生新憲”,來確定“國家的主權和名號”,建立所謂的“臺灣共和國”,大肆進行分裂祖國的活動。這是包括臺灣人民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的。陳水扁倒行逆施的分裂活動嚴重危害臺灣同胞的根本利益,是臺灣的災難;在國際社會,陳水扁也被認為是“麻煩的製造者”,日益陷在四面楚歌之中。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