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臺灣-公投制憲將臺灣引向何方?-兩岸輿情
兩岸輿情


 

“公投臺獨”是愛臺還是害臺
 
 
  來源:      日期:2003-11-24 10:19

    人民網11月14日消息 陳水扁“經美訪巴”回臺不過短短兩周多的時間,海峽兩岸形勢急轉直下。在美國蓄意提高扁“過境”規格及美國在臺協會理事主席夏馨“不支援‘臺獨’不表示反對‘臺獨’”的言論的縱容下,民進黨加快“公投臺獨”的步伐,終於激怒了北京,臺海局勢突起波瀾,並深深陷入繼續惡化的險境。

  另外,泛綠陣營刻意放大阿扁“過境”的所謂“突破”,也挑起了島內的泛藍陣營對美國的強烈不滿,為了“賭氣”,國親聯盟棄守了“公投法”的防線。這一轉變,加重了兩岸關係的不穩定因素,世界輿論高度關注臺海局勢惡化是否已屆失控邊緣。

  民進黨主政三年多,利用手中掌控的行政權和社會資源販賣“去中國化”的“臺獨”意識,對臺灣社會造成了嚴重污染。為了選票,島內政黨之間的爭鬥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近日,國民黨內部竟有人提出將“中國國民黨”改名為“臺灣國民黨”,據説目的是要勝選;連戰上週末甚至喊出“陳水扁才是真正的中共同路人”和“他最重要的助選員在北京”的話,也被輿論界解讀為目的是要勝選。然而,新加坡《聯合早報》指出:“臺海局勢的最大危險在於臺灣似乎看不到危險之所在。臺灣目前選戰造勢中的一個特殊現象是,島內泛藍陣營為了贏得‘選舉’而放棄對原則的堅持,在‘統獨公投’等大是大非問題上隨波逐流,致使整個‘選舉’造勢活動一直被民進黨所牽制。這種犧牲‘政黨原則’的‘選舉’策略,究竟能夠給自己增加多少選票,實在是一大疑問。” 

  大陸無意介入臺灣的選舉,但密切關注和警惕“臺獨”挑釁,如借二○○八年奧運之機進行“臺獨”挑釁等動態的發展。北京的專家學者明確表示,大陸近期展開的輿論鬥爭,不是為明年臺灣選情的造勢活動。大陸並不在乎誰當選,只在乎“臺獨”挑釁對中國領土主權完整的損害。

  然而,在“公投議題”甚囂塵上及“選舉”活動頻繁的臺灣,原已陷入了“有政黨,無立場”、“只問陣營,不問是非”的混亂不堪局面,國、親兩黨為選票改弦易張,將使這種狀況更趨嚴重。在野黨棄守既有路線,恐進一步助長主政民進黨的“臺獨”氣焰,使其更加有恃無恐地加快“臺獨立國”的步伐。泛藍陣營的舉動,無疑是陷入了如臺灣《中國時報》所説的:“越是能對北京‘嗆聲’,越是會激怒北京的,越是代表‘愛臺灣’ ”的民進黨政治圈套之中。

  “公投臺獨”的欺騙性,還在於其是打著民主的幌子宣揚“臺獨就是愛臺灣”的論調。當然,臺灣同胞期盼通過民主的形式來表達自己訴求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包括大陸、港澳臺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近百年來在民主道路上勇於探索和實踐的精神都是值得尊重的。但是,必須看到,臺灣在推行民主化的進程中,民主政治的實踐性有被忽略之嫌,而“投票即是民主”的口號,被放大在特定的議題上時,有被人為地誇大了作用力的痕跡。在某種程度上,民主理念已淪落成為別有用心的政客們牽引、套牢的工具。正如香港《亞洲週刊》指出的那樣:“‘公投’、‘制憲’西方的這種制度及做法到了臺灣後,卻被臺灣的政治所穿透,而成了以‘公投’、‘制憲’為名的‘臺獨’手段,它跨越在‘民主’和‘臺獨’的門坎上,當沒有人反對,它就是‘臺獨’;當有人提出質疑,就會被扣上‘反民主’的帽子。”

  臺海局勢的穩定,關乎二千三百萬台胞的身家性命的安全。但是,為“拚選舉”的政客們也並不是什麼都不怕,李登輝就公開表露了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去外國的賭仔心態。這種置臺灣蒼生百姓于不顧的人,無論他們怎樣標榜自己是“臺灣之父”,還是“臺灣之子”,統統都不會真正為百姓生計著想,甚至根本就沒有愛臺灣之心。相反,分裂祖國、孤立臺灣,李扁之流已把臺灣民主化進程和島內處理兩岸關係的政策機制一起拖進了一條沒有前途的死路。臺灣大選僅剩不足四個月的時間,倘若這種情形不能改變,那麼,無論誰人勝選,也無法帶領臺灣走出目前的困境。

  俗言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臺獨時間表”,就有“反臺獨時間表”;“急獨”必然為“急統”創造條件。大陸已明確警告,不會對“臺獨”坐視不理,只要有武力制止分裂活動的必要,戰爭就在所難免,而戰爭必然會給兩岸人民,尤其是給臺灣同胞帶來創傷。所以,要解除中國內戰危機,就必須先遏制“臺獨”禍源。任何姑息縱容“公投臺獨的言行,都不是愛臺灣,而是害臺灣。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