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的《經濟日報》18日發表題為《“玩弄”兩岸美國要左右逢源》的評論文章指出,美國其實一直在製造兩岸的矛盾,為的是取得最大的利益。
文章指出,美國對臺灣地區領導人陳水扁此次赴美給予了特殊的待遇。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國際場合,在媒體的鎂美燈下,兩度與陳水扁握手寒暄。這是臺美斷交以來,臺美官員最高層次的接觸。雖然沒有具體的對話,但在國際媒體的炒作下,也成了美國對陳水扁支援度的表徵。當然臺灣的媒體報道更加誇大宣傳,陳水扁即刻水漲船高,也一掃臺灣部分選民對“制憲公投“是否會給臺灣帶來不安定的疑慮。其實美國是整個棋局的操盤者,也是民進黨民調抬高的推手。
文章説,美國的《與臺灣關係法》據稱是對臺保障的法律條文,美國更具體化地以軍售給臺灣來落實《與臺灣關係法》。此次陳水扁赴美接受“人權獎”的頒贈,就傳出乃是軍火商居中促成。該文指出,在“人權獎”頒獎會上,軍火商堂堂皇皇地坐于主桌,這對於“人權獎”實是最大諷刺。而陳水扁“訪美”歸來,美售臺潛艇的驚人造價,又引起了“立委”們的質疑。
文章分析稱,美國對於海峽兩岸的政策,在歷屆美國總統中並沒有巨大差距,即:永遠在製造兩岸的矛盾中取得最大利益,軍售或許多是美國的最大目標。
但此次陳水扁赴美,美國對之待遇實已超越了經濟訴求,更蒙上了極大的政治陰影。文章稱,眼看著民進黨的氣焰高漲,是誰使之,是誰致之,大家心知肚明。
該篇文章形容説,可以想像,中國買了數十架波音飛機,預料山姆大叔又將嬉皮笑臉,一方面接受採購清單,一方面又將重申中美關係的穩固。海峽兩岸在美國經濟利益的平衡運用下,成了無可抗拒的棋子,身不由己地在美國的棋盤裏移動。文章在最後發出感慨:“海峽兩岸不能坐下來談,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這就是中國人的悲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