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臺灣-公投制憲將臺灣引向何方?-兩岸輿情
兩岸輿情


 

港報:陳水扁借“公投制憲”在作“政治豪賭”
 
 
  來源:      日期:2003-10-28 16:11

 

  中新網10月28日電 香港的文匯報今日刊登署名為泰武文的評論文章,以《危險的“麻煩製造者”》為題對日前島內“獨”派進行了所謂“公投制憲”遊行進行了分析。

  文章指出,所謂“公投制憲”,完全是陳水扁假借“民粹”拿2300萬台灣人民與大陸作“政治豪賭”;完全是陳水扁錯估形勢,得寸進尺,脅逼臺灣民眾遊走于極端“臺獨”的邊緣。如此這般,將使兩岸關係更加險惡和不穩定、不確定。

  而在此之前,陳水扁步李登輝“9.6台灣正名”遊行後塵,也走上街頭參加所謂“10.25公投制憲”大遊行。文章分析説,陳水扁不做他該做的事,卻有時間從臺北跑到高雄,赤膊上陣,大鬧“一邊一國”、“公投制憲”分裂中國活動。陳究竟為何在“大選”前三番五次拿“公投制憲”做文章?依筆者觀察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是扁民調落後心發慌。距明年3月20日臺灣地區“總統”選舉投票日僅剩下不到5個月,島內多家媒體多次民調顯示,“連宋配”較陳水扁無論與誰配均領先,幅度最大時超過20%以上,最小時也領先5%左右。而且,原支援民進黨的青年票和中南部票倉及民進黨“鐵票”也有所鬆動,説明陳三年多來的施政滿意度不斷下滑,要求明年“換黨、換人做”的選民有所上升。

  就連美國國務院研究辦公室設計委託臺灣民調機構對全臺25個縣市1.4萬多家庭的1089個電話進行抽樣調查,結果藍綠支援度為二比一。當然,民進黨中央內部民調出於提振士氣或增強危機意識的“選戰策略”需要,認為連宋“開高走低”,陳與連宋差距正在逐步縮小。更嚴峻的是,連宋互動漸入佳境,為泛藍可能“東山再起”創造了第一步必備的條件,明年陳企圖借連宋再次分裂而“漁翁得利”的機會幾乎不存在。而泛藍原有和現有的政治、社會基礎正為競選發揮重要作用。陳面對臺灣民調越來越不利的選情和國親合、“連宋配”初顯成功的態勢,急得心發慌,企圖用“公投制憲”議題,加以掩飾,拉抬選情,自我安慰。

  二是“統獨”牌效果不佳再出招。陳水扁與李登輝相互勾結,不斷升高以“臺灣正名”、“公投立法”、“臺灣新憲法”為標誌的極端“臺獨”言論,並決定2008年5月20日新“總統”就職時宣佈實施“新憲法”,企圖全力操作高度敏感的“統獨”等議題,給陳水扁選情“加分”。然效果並不明顯,島內多數民眾認為泛綠的極端“臺獨”理念和言論是“選舉語言和選戰策略”,多數民眾希望儘早看到臺灣經濟的復蘇和兩岸關係能維持現狀與穩定。由此,扁李又在“公投制憲”議題上變本加厲,試圖進一步鞏固“臺獨”基本教義派,再度激化兩岸對立,加大攻擊“連宋配”力度。甚至無中生有給泛藍大扣“紅帽子”,造謠國親兩黨與大陸“眉來眼去”;大陸“暗助國親兩黨”,民進黨中央召開“中國明助或暗助連宋”記者會,指“國親兩黨與中國隔海唱和,中國不是暗助是明助”。顯然,陳水扁已是窮途末路,無奈什麼都要“亂咬”,目的就是騙取島內不明真相民眾的選票。

  三是副手之爭“暗潮洶湧”。陳水扁主政給人總的印像是,只會“選舉”、不會執政;只會説假話、不會做實事,而且心胸狹隘;意識形態挂帥。因此,明年大選副手人選如選擇一個符合“女性、年輕、包容、穩重”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可彌補陳的不足,發揮“加分”效應。但10月以來,陳先後兩次講話暗示“扁呂再配”,引起民進黨內派系強烈反彈,就連陳嫡系“正義連線”也有反對聲音。其中,有的認為“扁呂再配”,是陳覺得不能確保勝選而為自己2008年“東山再起”留條後路;有的認為是陳刻意放出“風向球”,讓反呂聲浪早點暴露由輿論逼呂退出並決定副手;甚至有認為“扁呂再配”是“不戰而敗、未戰先敗”。民進黨內29位不同派系“立委”連署致函陳水扁,要求陳審慎決定“有助加分勝選”的副手。民進黨內為副手人選鬧得不可開交,自亂陣腳,陳見勢不妙,為轉移焦點,再次升高“公投制憲”議題,顯然,又是一切為勝選的選戰策略。

  文章指出,不論陳水扁玩弄什麼樣的“選舉”花招,極其危險的是陳搭“大選車”,把過去不能講、不敢講、不便講的“公投立法”、“制訂新憲法”、“建立臺灣國”等極端“臺獨”言論,都明目張膽地講出來了。尤其,在沒有“法源”的情況下,陳也要強行在大選投標日前或投票日舉辦“公投”,並已確定實施“新憲法”時間表。對陳水扁這位危險的“麻煩製造者”,兩岸人民應引起高度警覺。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