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復校概況

時間:2009-03-31 09:37   來源:台灣網

 

  在臺復校,指國民黨當局遷臺後,在中國大陸部分學院、學校的教職員工、校友等,在臺灣依照原本所屬學院、學校的名義或組織,重新開辦學校,其中從中學到大學都有。

  1954年起,由於“反攻大陸”遙遙無期,而臺灣社會急需各方面人才,所以陸續開放原先在中國大陸的學校在臺“復校”,這些學校在新中國成立後至在臺灣復校前,都已經相隔了五年以上的時間,許多學校雖然名為“復校”,但僅僅繼承了校名,教職員工、組織多已毫無直接的關係。

  第一批獲准復校的包括了前身為中國國民黨幹部養成單位的政治大學、基督教學校東吳大學,隨後天主教學校輔仁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中央大學等才陸續在臺“復校”。

  除了大學之外,不少高中,如上海徐匯中學,也相繼在臺復校。

  國民黨當局的陸軍官校、海軍官校、空軍官校、國防醫學院等軍事院校,因為國共內戰戰爭影響,所以相繼在1949年前後,陸續隨軍隊遷至臺灣高雄、臺北等地,校務、教學均無任何間斷。而陸軍軍官學校,仍常被附近居民稱為黃埔軍校,係沿用其在大陸的舊稱。

  早期復校的校址,因土地因素多選在大都市郊區的空曠地。但隨著市區擴張,校址多已位於鬧區中。另外,學校的設立本身亦帶動周邊相關行業的繁榮。

  一些學校在臺灣復校,但在中國大陸的相應大學在新中國成立後並未被廢校,包括一直存在而且維持原名的學校,如清華大學、交通大學、中山大學、徐匯中學,以及雖然改名但一直存在的學校,如中央大學改名南京大學;或雖在中國大陸廢校,但以其為源頭的主要大學比較完整地被保留,如東吳大學與蘇州大學,因此也出現了“一邊一校”與“一老一新”的有趣情況。

  當時上海聖約翰大學的舊址,今日為華東政法學院,亦保存了當日孫文演講的講廳所在。

  學校一覽(在臺校名及行政區,以設立時點為準)

  大專院校

  1953年 - 桃園縣中壢鎮(今桃園縣中壢市) - 清雲科技大學(上海,三極電信學校)
  1953年 - 臺北縣三重鎮(今臺北縣三重市) - 憲兵學校(南京,憲兵訓練所)
  1954年 - 陽明山管理局士林鎮(今臺北市士林區) - 私立東吳法學院(蘇州,東吳大學,今蘇州大學的前身)
  1954年 - 臺北縣木柵鄉(今臺北市文山區東半部) - 政治大學(南京,政治大學,現為中國共産黨江蘇省行政學院)
  1955年 - 臺中市西屯區 - 私立東海大學(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于中國大陸轄下13所教會大學)
  1956年 - 臺中縣沙鹿鎮 - 私立靜宜英專(開封,靜宜女子中學)
  1956年 - 新竹縣新竹市(今新竹市) – 臺灣清華大學(北平,清華大學)
  1958年 - 新竹縣新竹市 – 臺灣交通大學(中國大陸四所交通大學)
  1960年 - 臺北縣新莊市 - 私立輔仁大學(北京,國立輔仁大學,1951年併入北京師範大學等校)
  1962年 - 桃園縣中壢鎮- 中央大學(南京,國立中央大學,現為南京大學)
  1967年 - 臺北縣淡水鎮 - 私立新埔工專;2005年改制為聖約翰科技大學(上海,上海聖約翰大學)
  1980年 - 高雄市鼓山區 – 臺灣中山大學(廣州,廣州中山大學)

  各級中學

  1954年 - 新竹縣新埔鎮 - 內思高工 (安徽蕪湖,內思高級職業學校;已改制為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1956年 - 臺北縣中和鄉(今臺北縣中和市) - 南山職校;已改制為南山中學(上海,南山職業學校)
  1958年 - 桃園縣平鎮鄉(今桃園縣平鎮市) - 復旦高中(上海,上海復旦大學)
  1963年 - 臺南市北區 - 私立聖功女子初級中學;今天主教聖功女子高級中學(天津,聖功中學)
  1963年 - 臺北縣蘆洲鄉(今臺北縣蘆洲市) - 徐匯高中(上海,徐匯中學)

編輯:賀晨曦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