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分析
 
 
 
民進黨急著重提“修憲” 擬爭取“深綠”支援

  時間:2007-01-18 08:57    來源:     
 
    自從民進黨上臺以來,如何推動以“法理臺獨”為目標的所謂“憲政改造工程”就是陳水扁及民進黨當局的“執著夢想”。按民進黨的規劃,民進黨應當在去年完成民間“憲改草案”的出臺並以此營造輿論,但受持續倒扁風潮的影響,民進黨的“修憲”規劃被一次次擱置。新年伊始,剛剛從弊案風潮中脫身的民進黨立即重啟“修憲”運動,民進黨新生代更“迫不及待”地推出自我擬定的“修憲”原則與步驟,立即在島內引起不小的反應。

  民進黨新生代“很著急”

  據臺灣《中國時報》15日報道,民進黨內新生代籌組的“世代論壇”近日大動作推動跨黨派“修憲”運動,並規劃在21日舉辦“修憲”研討會,正式發表“第三共和修憲説帖”。屆時,民進黨新生代將邀請呂秀蓮、“行政院長”蘇貞昌、“立法院長”王金平等藍綠名人參與。此外,也刻意先避開邀請陳水扁,希望降低可能的藍綠衝突爭議。對於“修憲”議題,“世代論壇”具體提出五項原則及三大步驟,展現出推動“修憲”的強烈企圖心。“修憲”五原則包括:一、“憲法”總綱不動;二、體制採用“議會內閣制”;三、“國會”選制採用“聯立式單一選區兩票制”;四、“憲法”本文“公投”;五、降低“修憲”門檻。

  “修憲”圖謀由來已久

  1991年以來,臺灣先後已經進行過6次“修憲”,但都是以制定或修改“憲法增修條文”的方式來實現的。2000年,民進黨上臺後立即推動第一階段“憲改”,也就是臺灣歷史上第七次“修憲”。

  2002年,陳水扁在其元旦祝詞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修憲”,並稱“修憲”內容以“國會改造和政府改造”為限,其他有關“修憲”的提議不宜倉促進行。2003年9月28日,陳水扁在民進黨17週年黨慶大會上提出,要在2006年催生“臺灣新憲法”,且“新憲法”版本必須由“公投”的方式由人民決定。同年10月,陳水扁在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時表示,“目前臺灣的憲法是在中國大陸制定的”,臺灣人民沒有一部真正屬於自己的“憲法”,聲稱“這不是正常現象,也代表臺灣不是真正完整的國家”,因此臺灣有必要通過“公投制憲”,讓臺灣成為“正常、完整、偉大的民主國家”。2004年5月20日,陳水扁公開聲稱,他將依循現行“憲法”規定,推動廢除“國民大會”及“公投入憲”,“要在2008年卸任前,交給臺灣人民一部合時、合身、合用的新憲法”。當年8月23日,臺灣“立法院”表決通過了包括“立委”席次減半、單一選區兩票制、廢除任務型“國民大會”和“公投入憲”等議題在內的“憲法增修條文修正提案”。2005年6月7日,臺灣“任務型國代”正式錶決通過了“立法院”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標誌著陳水扁上臺以來推動的第一階段“憲改”的完成。

  2005年5月14日,時任民進黨主席的蘇貞昌宣佈,開始推動第二階段“憲改工程”。根據民進黨的主張,二次“憲改”主要涉及“中央政府”體制,包括實行“總統制”或“內閣制”,五權分立或三權分立等。為此,民進黨當局先後成立了不少機構推動“第二階段憲改”。此外,陳水扁當局還組織泛綠學者成立了“民間憲改聯盟”,提出“民間憲法版本”,並規劃舉辦萬場“憲改座談”,舉辦各種“憲改”討論會。有專家表示,從其宣示的內容和方式來看,民進黨推動的第二階段“憲改”涉及對“憲法本文”的修訂及要通過“公投”實現“臺灣人自己的憲法”,實際上是要制定一部“新憲法”,這已不是“修憲”而是“制憲”了。

  背後隱藏多重意圖

  其實,民進黨積極推動“修憲”的背後有多重意圖:

  一是通過“修憲”逐步肢解“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中的一個中國架構,“終結中國憲法”,從而使“追求國家統一”的政治訴求在島內失去“法律”依據,進而實現民進黨“建立臺灣國”的“最高理想”。此外,民進黨也希望通過“修憲”進行“臺獨”教育,向島內民眾特別是年輕人灌輸“臺獨意識”,擴大“臺獨”的民意基礎。

  二是通過“修憲”製造議題,為即將到來的“立委”、“總統”選舉加分。由於陳水扁上臺近七年來毫無政績可言,“執政”團隊及“第一家庭”貪腐成性,致使民怨沸騰,民進黨的支援率也越來越低。為此,民進黨企圖通過推動高政治敏感度的所謂“憲改工程”,製造兩岸對立和島內藍綠對決,轉移民眾視線,從而達到亂中取勝、維繫民進黨“政權”的目的。此外,民進黨也希望通過“修憲”持續獲得深綠勢力的支援,為民進黨繼續當權營造一個有利的氛圍。

  三是為陳水扁奠定政治地位。陳水扁處心積慮地推動“憲改”,還有其“私心自用”的一面,即通過“修憲”鞏固其在泛綠陣營中的地位,防止提前下臺,並在維護既得利益的基礎上,爭取“臺獨基本教義派”的支援,使其在下臺後可以取代李登輝目前的政治角色成為“臺獨教父”,繼續在臺灣政壇發揮影響力。而一旦“憲改”如期完成,陳水扁還可以借此成為名副其實的“臺灣之父”,從而實現自己的“歷史定位”。

  想要得逞並不容易

  儘管民進黨打出如意算盤,但要想真正實現它,還面臨著巨大的障礙:首先是島內民眾對於陳水扁當局的“憲改”沒有太大興趣,並擔心會因此升高兩岸對峙情勢,因此在近七成民眾希望維持臺海現狀的前提下,民進黨要想實現“憲改”意圖相當不易。其次是“立法院”政治生態也令“憲改”情勢不明。由於“憲改”議題在“立法院”獲得通過要跨過3/4多數同意的高門檻,因此在目前泛藍主導“立法院”且國民黨、親民黨均明確表示反對的情況下,“憲改”議案要想出“立法院”也相當困難。此外,美國明確反對“憲改”涉及“統獨”、“領土”等議題的立場也令民進黨在真正推動時要思忖再三。“總統府秘書長”陳唐山曾哀嘆,民進黨只要提到“修憲”、“憲改”等關鍵字,“美國就會打電話來”,令民進黨往往不知該如何應對。

  對此,臺灣《聯合報》發表評論指出,“修憲”固然重要,但現在還看不出來其緊迫性,不如“多搞一些民生法案比較實際”。如果民進黨當局是希望通過此舉轉移島內對其“執政”無能、貪腐成性的關注,將“修憲”與拼選戰畫等號,那麼民進黨恐怕低估了島內民眾的政治智慧,並要為此付出政治代價!▲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林海

  來源:環球時報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