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分析
 
 
 
臺媒分析:沒有李登輝的日子 臺聯黨怎麼辦

  時間:2006-11-12 11:44    來源:     
 
 

李登輝日前發表公開信,與民進黨切割。(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

  台灣網11月12日消息 民進黨與臺聯黨這對“兄弟”到底有多“宿命”?臺灣東森新聞11日的分析報道指出,這樣的宿命考驗著雙方,民進黨面臨的是“保皇”到底後,可能發生的“黨萎縮副作用”,臺聯黨則是“沒有李登輝的日子”。

  報道説,首先是“扁李的領袖地位”。陳水扁是民進黨執政的關鍵人物,即使陳水扁再怎麼罪大惡極,讓民進黨從在野到執政,陳水扁絕對是功不可沒,而陳水扁週遭的人,不是“既得利益者”就是“共犯結構”,要他們“倒扁”談何容易。

  而李登輝更不用説,一手組成臺聯黨,長期以來是臺聯黨的“精神領袖”,更精確地説是“神主牌”。

  文章指出,其次是“扁李下指導棋”。民進黨執政之後,民進黨的“府院黨”平臺就此誕生,不過,幾乎都是“扁府”一手主導,臺當局“行政院”與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是配合“扁府”的旨意在做事,因此,儘管臺當局是“雙首長制”,臺當局“行政院長”擁有行政職權,但只要陳水扁搖頭,“院”方也不能強行點頭。

  文章分析指出,這樣的情形也出現在臺聯黨身上,該黨主席蘇進強每逢遇到重大決策,就會前往翠山莊請示李登輝意見,或是偶爾會帶著李登輝的旨意,到該黨“立法院”黨團“給建議”;只不過,從這次“第三次罷免案”的立場轉折與周玉蔻被開除臺聯黨事件,不難發現臺聯黨“立法院”黨團的主體性增強,臺聯黨中央恐淪為“橡皮圖章”之嫌。

  第三點是“黨內都有切割派與保皇派,都是保皇派獲勝”。民進黨內不用説,很清楚的是由前“新潮流係”為核心的改革派,雖然最後功敗垂成,但已展現民進黨多元化意見的特色;反觀臺聯黨,切割派是以曾在選舉吃過民進黨虧的臺聯黨中執委錢林慧君等人,但在幾位保皇派“立委”的主導下,終究不敵。

  文章説,有趣的是,民進黨、臺聯黨分別都曾有人喊出“清黨”口號,只是民進黨是保皇派喊出,另一邊臺聯黨則是切割派喊出,雙方的主體性立下可見。

  最後是“雙方勢必都得面臨後扁與後李時代”。民進黨決定“挺扁”到底,但還須面臨“扁宣示一審定罪即下臺”的不確定性,也必須面臨陳水扁卸任後的時期,因此,接班地位必須儘快建立,避免發生萎縮的空窗期。

  文章最後指出,而臺聯黨部分,李登輝一直是“精神領袖”,但是李登輝年事已高是事實,近來眼睛又做手術,恐怕也不得不接受政治與年紀上的現實,以臺聯黨“立法院”黨團近來主導該黨中央決議的態勢來看,李登輝就算不是被“逼宮”,也算是被迫“退休”。 (雲鵬)

進入專題:陳水扁深陷貪弊漩渦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