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11月12日消息 臺灣經濟成長動能出現警訊。據臺媒報道,根據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預測,今年島內投資成長率由2.14%大幅修正為負0.95%,主因是島內需求不振,國際競爭力及投資環境惡化。島內投資低迷,臺“中經院”今年以來已經一路下修臺灣地區投資成長率。
島內政治不穩 民間投資保守
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説,由於陳水扁當局不斷週旋在貪污與弊案的傳聞紛擾中,臺“立法院”則因政黨對立而內耗,臺當局行政部門空轉,終致經濟機器熄火。臺“中經院”特約研究員周濟指出,今年上半年島內投資不振,以公營事業衰退11.97%最巨,臺當局投資負成長3.97%,民間企業投資減少3.83%。
周濟指出,從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到世界經濟論壇,臺灣于各機構發佈的國際競爭力排名倒退,反映投資環境惡化,令投資者卻步的殘酷事實。
“政治不穩定,對經濟最大的殺傷力是在民間投資方面,民間缺乏信心,對投資就會保守,”臺“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吳中書分析道。
報道指出,島內經濟水冷,提供設備的廠商先知。一家大型外商科技公司總經理指出,過去四五季,原本很多談得很成熟的案子忽然喊停,“三千萬到五千萬的大案子,談了半年,客戶突然一句‘再評估看看’就沒有下文,也不給你理由。”他感嘆,大中小型的案子都一樣,其他科技廠商也碰到同樣的狀況。
“這是很普遍的現象。”他説,看臺當局的狀況更糟,到10月下旬,今年臺當局通過的資訊設備投資只及去年的26%。
據報道,在島內,企業也好不到哪去。臺灣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指出,最近幾個月接觸各家企業人事部門,都表示要暫停人才招募動作。
邱文仁:“不是廠商沒有需求,他們表示有一堆事要做,但是(臺灣)政治局勢太不明朗,他們對未來感到遲疑,紛紛先喊停再説。”
島內企業界擔心明年民間投資增長“抱鴨蛋”
臺灣《中國時報》在另一篇報道中指出,隨著“六輕四期”與“高鐵”等重大工程接近完工,總投資規模逾五千億新台幣的“國光”石化與“台塑”大煉鋼廠卡在環境保護評估動彈不得,島內重大投資“陷入青黃不接的窘境”,臺灣企業界憂心,明年民間投資成長率有可能“抱鴨蛋”。
據報道,島內産業龍頭臺灣工總理事長陳武雄坦承,“倒扁”與“挺扁”勢力僵持不下,多少都會對企業的投資意願有所影響,加上缺工與環評問題懸而未決,如友達在中科三期七星農場環評案前後拖了三個多月,“好不容易案子過了,商機也延宕了”,嚴重打擊企業投資意願。
臺灣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林秉彬也不諱言,島內政局多變,一下“罷免”一下又提“倒閣”,工商界無所適從,只能暫時擺下手邊重大投資,“大家都怕現在這麼亂,萬一投資案弄到一半,又發生政策大轉彎怎麼辦?”
“台塑”公司高階主管私下憂心忡忡地表示,“台塑”提高配發現金股利部位,表面上對股東是好事,實際上表示公司在臺灣找不到值得投資的標的,“企業不在臺灣加碼投資,以後臺灣靠什麼成長?”
報道指出,島內重大投資近幾年來已出現過度集中半導體與面板等電子業的現象,但臺灣過去仰賴的電子業投資動能,已逐漸疲軟。佔臺灣工業總産值48.2%的臺灣電電公會對赴大陸投資臺商的調查就顯示,會員願意返臺投資的比例降到1.97%的低點。
臺灣電電公會理事長許勝雄認為,電子業返臺投資意願探底,主要與臺當局現行限制企業對大陸投資不得超過凈值40%的規定有關,“臺資企業在大陸經過多年耕耘,現在正是收成的時候,亟需朝大型化方向發展”,但只要返臺投資,就會碰到40%上限的問題,影響臺商大型化空間,難免會使臺商裹足不前。
報道指出,因此,島內業界認為臺灣政經環境混亂,加上不當的政策限制,終而導致民間投資失去動能。臺當局如不能及時改善與放鬆限制,未來問題只會更嚴重。 (雲鵬)
進入專題:陳水扁深陷貪弊漩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