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10月22日消息 臺大醫院以五十七比一的懸殊比數,拒絕趙建銘回任。臺灣聯合報“黑白集”今日刊登文章説,意見這麼一面倒,倒不是臺大醫師對權貴有偏見,而是趙建銘答辯自稱“我符合醫學倫理”的大剌剌態度,讓人搖頭。
文章説,臺大先前放話,説只要趙建銘提出復職申請,“應該都可以過”。言下,院方原本有意做這個順水人情。但趙建銘一現身,那副“吾乃當今駙馬”的德性,就立刻讓所有猶豫不決的人拿定了主意。可以説,是趙建銘自己幫大家投下了否決票。
五十七比一,是個令人敬畏的比數。這次投票,沒有投出五五波,或四六開的票數,表示大家心裏有一個共同的判準:是非分明,沒有退卻空間。趙建銘的行事,社會自有公論,臺大醫師更提供了毫不茍且的答案。
文章指出,五十七比一,也是社會價值重建的突破口。近年臺灣有一種虛矯的相對主義風氣,凡事二分,講立場甚于辨是非,論親疏重於分黑白。陳水扁家族的弊案,更使道德信念扭曲到極點。臺大醫院的這次票決,超越了藍綠二分的窠臼,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也幫社會守住了禮義廉恥的基線。
文章説,有人認為,趙建銘沒學好,是臺大失職,應該將他收回來管教才對。但看趙建銘的答辯書,他滿腦子仍只有自己的“駙馬”身分,沒有一點“醫師”的自覺;就算臺大讓他回去,誰又管得住?
文章指出,最近臺北市教育局通過新辦法,對於記大過仍然無效的學生,可以要求家長“帶回管教”。以趙建銘之冥頑不靈,請他的岳父母帶回家去嚴加管束,應該是最節省社會成本的辦法。 (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