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分析
 
 
 
扁放權引四大懸念 島內媒體撰文擔心扁故伎重演

  時間:2006-06-02 09:35    來源:     
 
 

  中新網6月2日電 陳水扁31日晚宣示稱會徹底“下放權力”,有報道説,扁的放權引出臺灣政壇動向的四大懸念。另有分析指出,此舉與2000年“核四”風暴發生時處理手法相似,擔心扁會故伎重演。

  據臺灣媒體報道,走到“自宮”這一步,當非所願,只望藉此緩和外界猛的倒扁炮火而已。一心避當跛鴨“總統”的他卻提前跛腳,也宣告了扁後時代已正式來臨。而扁的放權引出臺政壇動向四大懸念:

  一、“行政院長”蘇貞昌大權獨攬,幾已確定為民進黨內接班人,其他天王能否就此臣服,大有問題,民進黨若不能形成有力的領導中心,內訌將更趨慘烈。

  二、被外界視為準“總統”參選人的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也將提前面對馬蘇對陣形勢,馬英九能否再擺出消極等待2008的姿態,以及如何面對罷免案,都牽動未來政局。

  三、陳水扁可藉“國安會”是“憲法”增修條文明文賦予這手套及擴充“國家安全相關大政方針”解釋,實質牢牢掌控行政權。日前發佈的所謂“國安報告”便明示了“行政院”必須依循,因此,在“國安會”未廢除的前提下,扁如何下放權力?除非他在剩餘任期內不再開“國安會議”,或嚴格限縮“國家安全”定義。

  四、扁權力下放也無法解決弊案帶來的困境,因“總統”有刑事豁免權,司法單位仍無法查明真相,人民仍等著“總統府”把所有沒講清楚的事交代清楚。

  此外,有媒體也擔心扁會故伎重演,臺《聯合晚報》的報道説,陳水扁決定“權力下放”,這種情況和2000年宣佈停建“核四”風暴,引發在野黨發動罷免,陳水扁宣佈成立“九人小組”、擴大決策機制的背景有點類似,但歷史證明即使成立“九人小組”,看似分權,陳水扁仍然大權在握,依循一人決策的老路。

  據了解,2000年時,“核四”停建風波,引發軒然大波,在野黨發動“罷免案”,黨內批評陳水扁一人決策的撻伐聲浪不絕於耳,陳水扁在當年11月15日晚上,特別召開高層會議,主動表示希望擴大決策機制,最後成立“九人小組”。九人小組直到陳水扁在2002年兼任民進黨主席後,才停止運作。大約2年的時間內,九人小組是經常開會,但扁當局多數重大決議,仍然不是在九人小組裏進行。當時擔任民進黨主席的謝長廷曾表示,“九人小組只是資訊交換,不是決策。”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