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分析
 
 
 
中時:什麼時候了 民進黨“天王”還在鬥

  時間:2006-05-22 11:17    來源:     
 
 

  人民網5月22日電 弊案纏身,民進黨的政黨支援度跌到“驚心動魄”,不過,所謂的黨內天王的惡鬥卻是歹戲連棚,無日無之。從謝長廷強勢介入高雄選局,到謝係子弟兵公開痛批蘇貞昌無恥,不但未見昔日謝長廷高倡“和解共生”的雍容大度,卻印證一場耽溺權力的異化過程;“天王們”到現在還在鬥,民進黨實在丟人現醜。

  臺灣《中國時報》特稿文章説,長期以來,謝長廷不僅是民進黨內的“智多星”,由於長期關切文化教育議題,他更是民進黨辯護律師群世代中,少數具有文化涵養的政治人物;相較于扁、蘇被歸類為行政幹才,謝長廷其實是展現了不同類型的領導人氣質。不過,下了臺後的謝長廷,卻逐漸失去那種從容自若的形象。

  謝長廷選不選臺北市長,事涉個人生涯規劃,外人沒資格多加置喙。不過,謝長廷從臺北市長選舉扯到綠營的高雄市長佈局,還指稱“陳菊可能會因泰勞案落選”,“管碧玲上才可能協調葉菊蘭出馬”等説法,無論是作為高雄老市長或是可能角逐大選的“天王”接班人,都顯得離譜失格。

  除了一句“有力人士”,陳菊在處理泰勞案的過程做錯了哪些事?照謝係的説法,陳菊已經得罪了陳敏賢為首的高雄“澎湖幫”,陳哲男為首的“臺南幫”,兩派不輔選,可能造成陳菊落選。但試問,這不正是當年國民黨時代以派系圍堵謝長廷“空降”高雄的邏輯?謝長廷八年前怎麼選上高雄市長的?怎麼久居官位後就站在以往的對立面?

  姚文智與林耀文兩位謝係大將接連出面抨擊蘇貞昌,當然是得自謝的默許。蘇貞昌不是不能批評,問題在於批評的內容為何?為何自己處罰媒體就是媒體改革,訴願會撤銷罰鍰卻變成“輸掉貞操”?力守水電油價固然可平抑物價,但合理反映成本難道就是“不顧人民感受”?如政策可以不論理、一刀切,這種批評與在野黨的“謾罵”有何不同?

  施政六年搞到弊案纏身,人民怨聲載道,此刻的民進黨其實面臨創黨二十年來前所未有的危機。相較于厘清政風、拿出施政成績的當務之急,這些個人恩怨、派系鬥爭,“天王”舊帳,還是擺在臺面下,不要拿出來丟人獻醜了吧。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