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4月19日消息 臺灣《聯合晚報》18日發表社論指出,SOGO禮券風暴,牽扯出的臺當局高層介入,看來不容易善了。
社論指出,雖然陳水扁辦公室負責人馬永成辯稱SOGO百貨是民間企業,陳水扁辦公室沒理由介入,但他説漏了一個關鍵,當初SOGO經營不善,傳出資金調度困難之際,找紓困渠道,想的是“公營銀行”。“公營銀行”有官股,“政府”控制官股,官股找董事長,往往看“高層意思”,臺當局領導人的金主或金融界親信常常脫穎而出,這已是大家熟知的常態。
這正可説明何以SOGO百貨可能涉及陳水扁辦公室高層,或陳水扁家庭。“公營銀行”的老董雖出自陳水扁親信,多半仍有金融專業,應該了解“賠錢生意沒人做”的道理。但因為他與高層關係匪淺,想打通關節的人,自然深知“直搗黃龍”的奧妙,這就促成想紓困者,“直探天聽”的企圖,誰能扮演這角色?從馬永成到陳哲男,會被一提再提,不正由於他們的“角色微妙”,“職位關鍵”嗎?
社論進而指出,政治,之所以是“一種藝術”,往往就在:有些話不必講明,有些動作只需點一下人家就懂。“第一家庭”或陳水扁辦公室的高官,能夠給外界那麼多聯想空間,難道不是他們在許多情境下,自己做了直接或間接的宣示嗎?吳淑珍自己説過,企業家爭相找她“喬事情”,還有企業家承認進官邸“向夫人報告”。這些訊息,更加證實外界沸沸颺颺的傳聞。
社論最後強調,政商糾結,是政治清明與否的試金石。陳水扁當局執政六年,政績不佳,也便罷了,若清廉亦失守,真不如去死吧!(雲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