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業者看ECFA:機會大於挑戰 提升競爭力是關鍵

時間:2009-12-25 11:05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12月25日消息 海協會會長陳雲林22日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臺中舉行第四次會談,雙方同意將商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作為明年第五次兩會會談重點推動的協商議題,儘快安排兩會框架下的專家級商談。臺灣媒體針對ECFA對於臺灣相關産業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報道,認為兩岸簽署ECFA是大勢所趨,臺灣相關産業在取得優惠的情況下,更應該提升自身競爭力。

  鋼鐵業:有一定威脅 但也是一大機會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灣若與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鋼鐵業被視為可望受惠的産業之一。不過,看在臺灣鋼鐵業者眼中,ECFA對臺灣鋼鐵業有一定威脅,但也是一大機會。

  臺灣鋼品進出口幾乎接近零關稅,在全球可説是最自由化的鋼品市場之一。經此鍛鍊,臺灣鋼鐵産業不但國際化程度高,産品品質也佳,對外競爭力強,兩岸開放後更打入大陸市場,使大陸成為臺灣鋼品外銷最大的單一市場。

  根據臺灣地區鋼鐵工業同業公會統計,去年臺灣鋼品出口量約1082萬噸,銷往大陸者即佔24%,也就是約260萬噸。兩岸簽署ECFA後,鋼品輸往大陸的關稅得以解除,銷量可望成長,至少可站穩大陸市場。

  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估計,若ECFA未簽署,且“東盟加三”形成,在遠東市場受衝擊下,臺灣整體鋼品産量將減少0.919%,外銷量則下滑0.69%;但簽署ECFA,即使“東盟加三”形成,臺灣整體鋼品産量仍將攀升7.9%,外銷量更將成長11.8%。

  因此,有臺灣業者認為,鋼鐵業毛利始終偏低,臺灣鋼廠可趁ECFA簽訂的機會,思考轉型或策略聯盟以提高毛利,例如跨足高附加價值金屬的研發生産,或與其他鋼廠展開上下游垂直整合、跨鋼種水準整合,尋求互補,不失為因應ECFA衝擊之道,也是自我升級的機會。

  工具機業:樂觀期待 提升競爭力保優勢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可望明年簽訂,工具機業者樂觀期待,可與對手在同一立足點公平競爭。不過,業者也強調,持續提升競爭力,才是保持優勢關鍵。

  臺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數據顯示,臺灣工具機2008年全年産值約新台幣47億美元,且根據臺當局“經濟部”調查,工具機內外銷比率7成8比2成2,外銷出口值37億美元,內銷值10億美元,為臺灣重要出口産業之一。

  不過,面對“東盟加一”甚至“東盟加三”,在關稅藩籬消失、區域協議漸漸成為趨勢下,業者指出,與大陸簽ECFA,成了非做不可的選擇。

  工具機業者亞崴經理許宏賓也説,現在亞崴出口到大陸有許多比較高階的産品,可以申請免稅,等於沒有關稅問題,也就是説,製造具有競爭力的高階機種,讓客戶不得不用,把跟競爭對手的距離拉大,才是業者生存的不二法門。

  紡織塑化業:不玩群體遊戲就得幹瞪眼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兩岸積極準備洽簽ECFA,但ECFA如同兩面刃,不同産業看法各異。紡織業形容,臺灣加入ECFA等於加入群體遊戲,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如果不玩,就只能一旁幹瞪眼。

  兩岸洽簽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箭在弦上,ECFA等於一把鑰匙打開大陸市場,去除了關稅障礙,讓日後走得更平順,至少可以讓臺灣業者在大陸市場公平地和日、韓、東盟等業者競爭。

  和ECFA相關産業很多,例如紡織業、電子業、塑化業、機械業等,各種行業又有上、中、下游,簽署ECFA對橫向的各産業影響不一,對産業的縱向也有不同影響,情況相當複雜。

  紡織用尼龍粒大廠力鵬總經理林文仲曾在《紡織月刊》吐露心聲,臺當局産業政策好像父母對待家裏的眾多小孩一樣,有的小孩學習能力強,成績好,父母當然特別栽培;能力較差的孩子,還是會特別照顧和鼓勵,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

  但是小孩終究要長大成人,父母也不可能照顧一輩子,所以每個小孩都要學習自立;企業經營也一樣要加強研發,提高競爭力或轉變業務型態,以應對世界變局,這才是業者和從業人員之福,光靠保護畢竟非長久之計。(高大林)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編輯:高大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