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永不掉隊”的空中雄鷹

時間:2011-11-04 13:27   來源:贛南日報

  面前的楊思祿將軍,聲音洪亮,精神矍鑠,思維好得驚人,手掌寬大而溫暖,怎麼看都不像94歲高齡。

  在楊老位於北京的住所,客廳墻上懸挂著空軍機關贈送的一副對聯:“雄鷹高而健,老驥壽且康”,櫥窗內擺滿大大小小的飛機模型以及楊老參加老幹部文體活動時榮獲的10多個獎盃獎章。對於記者的到來,楊老十分興奮,滔滔不絕地説起參加革命的往事,舉手投足間盡顯當年戎馬生涯、壯志淩雲的雄鷹風采。

  14歲參加革命跟著黨走永不掉隊

  楊思祿1917年出生在於都縣葛坳鄉一戶貧苦農民家裏,他14歲就加入“少共”(青年團),1933年參加紅軍,編在少共國際師第四十五團一營三連。1934年夏天,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撤到于都縣和興國縣交界處休整。楊思祿很想家,設法捎信給母親。他母親趕到部隊,拉著他的手説:“娃子,你要爭氣,要好好幹,一定要跟著黨走,千萬別掉隊啊!”

  就是母親的這句囑咐,讓楊思祿在長征路上只有一個念頭:一定不能離開紅軍、離開黨!

  1935年,楊思祿在攻打四川永林縣的戰鬥中左腳負重傷,部隊把他安頓在老鄉家養傷,給了老鄉兩斤煙土作“報酬”,給楊思祿留下一斤作“盤纏”。一個民團逼老鄉,要把楊思祿那一斤煙土騙到手,並把他綁了送“官府”領賞。楊思祿心想,絕不能躺著等死,急中生智説肚子痛要上廁所,要老鄉幫忙看著那一斤煙土,然後趕緊出了門,拄著木棍向大部隊遠去的方向一瘸一拐地趕。

  在追趕部隊的日子裏,楊思祿的腳痛如萬箭鑽心,一步一個血腳印,槍傷也跟著感染發炎,他頑強地堅持著,一個多月後,腳傷漸漸好了,走路利索了,終於追上了部隊,回到黨的懷抱,一路上的痛苦和委屈,頓時煙消雲散。

  長征途中,高高的大雪山著實讓生長在南方的楊思祿吃了不少苦頭,他説:“5000米海拔的高山,都是積雪,我們過雪山的時候,就動員部隊不能停,因為那裏空氣稀薄,戰士們非常辛苦,又餓又渴。”

  更艱苦的是過草地。一次,楊思祿跟著部隊走了三天三夜後,睡在樹底下宿營。半夜下大雨,他竟渾然不知,天亮後才發現部隊不知何時走了,他卻全身泡在水裏,怎麼也爬不起來。他心裏一急,兩眼發黑,頓時又失去知覺。

  “朦朦朧朧中我意識到,再這樣躺下去,就再也走不了了。”楊思祿回憶道。在戰友的幫助下,他竭盡全力站了起來,和戰友互相攙扶著向前走,幾天后,終於追上了大部隊。

  33歲學飛行從陸軍師長到空中雄鷹

  沒有進過小學門,33歲學飛行,為人民空軍事業貢獻30多年,楊思祿演繹著從陸軍到“飛將”的傳奇。

  1950年4月,楊思祿隨第二野戰軍進軍西南,任二野直屬教導二師師長。這時,他接到組織決定,要調他進京參與空軍組建,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新軍種。楊思祿有些緊張,怕自己文化低,幹不了,但能親身參加新中國人民空軍的建設,令他興奮不已。

  組織談話後,楊思祿赴濟南任第五航校參謀長。初到航校時,他憑著熱情和健壯的身體拼命工作,但在飛行技術管理上,始終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他深切感到,只有從“外行”變“內行”,才能真正在空軍幹好本職工作。於是,心裏萌生了一定要學會飛行的強烈願望。

  當時處於抗美援朝初期,人民空軍正缺大量有實戰經驗的空中指揮員。楊思祿的身體完全符合飛行條件,當他向校黨委提出學習飛行時,卻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勸阻。空軍黨委被他的決心打動,批准了他的請求。

  然而,要從零開始學習數理化,特別是複雜的飛行理論、空氣動力學等專業課程,對楊思祿來説確實難如登天。他除了白天上課、學習,晚上也加班加點補課、復習,甚至連做夢也是在背數學公式。

  憑著對事業的執著和毅力,楊思祿攻克了一個個難關。1952年夏天,他終於迎來了放單飛的日子,現在回想起來,仍讓楊思祿激動不已:“在同一批學員班裏,我的條件最差,卻是同期學員中學得最好的,而且是第一個放單飛的。”

  成功試飛後,楊思祿先後完成了雅克-18、雅克-11、烏拉-9等機型飛行訓練科目,就在離飛完高級教練機還剩兩個教學日時,他被任命為空19師師長。1953年1月,楊思祿調任十一航校校長,一幹就是9年,為空軍部隊培養輸送了500多名飛行員。此後,他先後任空六軍副軍長、空三軍軍長、蘭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軍委空軍顧問。1961年,楊思祿晉陞為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85年,楊思祿離休定居北京。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