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中國共産黨召開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媒體評論
媒體評論


 

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到農村工作中
 
 
  來源:      日期:2003-01-14 10:25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實現十六大提出的這一任務,必須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到農村各項工作中,大力推進農村黨的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實現和維護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
  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大力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也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各項任務,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須把思想理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結合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繼續抓好“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教育,使廣大黨員幹部成為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模範,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模範,勇於實踐、銳意創新的模範,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應切實圍繞深化農村改革、調整經濟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推動兩個文明建設來進行,認真做好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從根本上扭轉一些基層黨組織長期鬆鬆垮垮、軟弱渙散的狀況。同時,加強作風建設,大力提倡重實際、説實話、求實效,發揚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優良作風,力戒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以實際行動取信於民。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發展農村社會生産力和先進文化中體現黨的先進性。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離開發展,堅持黨的先進性、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實現國強民富都無從談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所以深受廣大幹部群眾的歡迎,就是因為這是一個切合實際的發展目標,是人民群眾可以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的發展目標。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緊密結合當地實際,努力解決好發展社會生産力和先進文化的問題。一是以發展為主題,調整、加強第一産業,加快發展第二産業,優化提升第三産業,加快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促進經濟運作品質和效益的不斷提高。二是以農民增收和鄉鎮財政增收為目標,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産業化經營為重點,全面繁榮農村經濟,加快城鎮化進程。三是堅持“兩手抓”,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和先進文化的傳播,不斷繁榮農村文化生活,大力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同步協調進行。
  把增加農民收入放在首位,努力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農民群眾的利益。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十六大報告指出:“制定和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基本著眼點是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就農村工作來説,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農民群眾的利益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應當把增加農民收入放在首位。要從政治上充分認識減輕農民負擔的重要性,提高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的自覺性,想方設法減輕農民負擔。同時,著力解決關係廣大農民群眾生産生活的實際問題,使之安居樂業,過上更加殷實的生活,從而促進農村發展,維護農村穩定。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