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高層動態 | 要  聞 | 文件決議 | 本網特稿 | 會議進程 | 代表風采 | 代表聲音
理論解讀 | 輝煌成就 | 海峽之聲 | 媒體評論 | 現場報道 | 圖片新聞 | 黨建巡禮 | 共建和諧 | 兩岸黨際交流回顧
字號:
一篇稿子搭起了文化交流的平臺

  時間:2007-10-11 08:50    來源:台灣網     
 
    2001年,我從媒體上接連不斷地得到消息: 臺灣有1600余萬人信奉媽祖,每年有成千上萬的臺胞跨海拜謁媽祖祖廟,閩粵臺之間的媽祖文化交流活動如日中天,而且,交流活動漸次北移,天津舉辦了首屆媽祖文化盛會。

  山東呢?死水一潭,不但沒有海那邊信徒的光顧,人們對“媽祖文化”這個概念都搞不懂。我納悶了:怎麼可能呢?3100多公里的海岸線,中國最大的半島,與漁捕業有聯繫的人幾乎佔據山東的半壁江山,怎麼能沒有媽祖信仰?我問煙臺市博物館的吳館長,他笑得前仰後合:“毛病就出在稱呼上。對於林默娘,南方漁民尊為媽祖,山東漁民尊為海神娘娘。這邊的海神文化與那邊的媽祖文化不但一脈相承,活動也不遜色。就是宣傳不到位,説媽祖,山東人不懂,説海神,外地人不明。”

  於是,我準備寫一篇稿子,把這種狀況向世人説明,並全面介紹膠東半島上的媽祖文化。

  採訪是從漁民較為集中的山東最大的海島縣長島開始的。進了島,我搞了個集體採訪,與三位老漁民、兩位臺辦主任同時座談。一提到媽祖文化,大家真的愣了一下,當我解釋媽祖就是海神娘娘時,他們才頓開茅塞,繼爾就滔滔不絕地饒有興致地説起長島人對媽祖的供奉事宜。説興説起,説古説今,説例説典,他們説得口銜白沫,我卻聽得心花怒放。

  下午,我在臺辦葛主任的陪同下,採訪坐落在廟島上的媽祖廟——顯應宮。因為需搭便船,直到十六點才登上了廟島小碼頭。上得島來,我吃驚不小:這不是中國北方的“麥加”嗎?碼頭平臺上高高矗著一尊媽祖托燈雕像,雕像後是一條長長的甬道,甬道的盡頭是媽祖牌坊和媽祖廣場,與廣場連接著的,那片頗具規模的廟宇建築群,就是赫赫有名的顯應宮。

  顯應宮分前、中、後三個院落,總面積8300平方米。前院由山門、鐘鼓樓和前殿組成;中院以大殿為主體,包括前軒和東西兩廡等;後院有後宮、萬年殿。整個建築呈繁寫“亞”字型。宮內供奉著北宋宣和七年的銅身媽祖像,珍藏著歷代船模300余只(船家造船,同時造一隻本船的小模型,藏于廟中,祈求媽祖保平安)。我振奮不已,又記又拍,集了不少原始材料。

  晚上,部隊新聞幹事出身的縣臺辦郭主任,從其特有的新聞敏感出發,刻意安排縣委分管對臺工作的張副書記宴請了我。座陪的除了縣臺辦的正副主任外,還有縣委辦公室的一位副主任。我也沒客氣,借餐敘事,大肆講起了媽祖文化。我説,媽祖是兩岸民眾共同敬仰的神靈,臺灣有六成多的民眾信奉媽祖。近幾年,海峽兩岸掀起了一波媽祖文化熱,到福建一線尋根拜謁的臺胞絡繹不絕,湄洲媽祖金身像又到島內巡遊,遊到哪那裏就萬人空巷。長島的媽祖文化由南方傳入不假,但漁民的信奉度絕對不比南方差。什麼原因導致我們的媽祖供奉活動不與外界接軌呢?表面問題是我們的稱謂與人不同,核心問題卻是我們的工作力度不夠。目前不是講文化搭臺、經濟喝戲嗎?人家南方以媽祖文化為媒大量引進臺資,北方的天津正在搭建媽祖交流平臺,我們卻“鎖在深閨無人識”……

  我的喋喋不休儘管是班門弄斧,還有點海吹的味道,他們卻在仔細聆聽著、認真附和著、用心感嘆著。

  出島後,我又採訪了蓬萊的天后宮和煙臺的天后行宮,寫出了一篇題為《媽祖文化在膠東》的稿子。稿子3000余字,大意是:一説緣由。北宋嘉佑五年就有福建船民將媽祖信仰傳入黃渤海沿岸;北宋後期、尤其在元明時期,京畿建設大興土木,南料北運,海上漕運發達,大批北上的閩粵船民又將媽祖信仰不斷擴大,把當地漁民也融于其中。二説宮廟。北宋宣和四年(西元1122年),膠州灣、芝罘灣和登州海峽就有人鳩資括地,先後建起了200余座規格不同的宮廟,現存規模比較大的有長島顯應宮、蓬萊天后宮、青島天后宮、煙臺天后行宮。三説活動。這裡的漁民對媽祖的虔誠度非常高,均將自家的船模放于媽祖廟,出海作業前都向媽祖進香,大船上還專設香案與香童;每年的正月十五、三月三和七月十五前後組織三次集中進香活動。其場面宏大,信徒雲集,香火鼎沸;不久前,有18名臺胞到顯應宮參拜,拉開了膠東與臺灣媽祖文化交流的序幕。最後,我鏗鏘斷言:膠東媽祖文化會很快融于中華媽祖文化主流;膠東半島與臺灣本島的媽祖文化交流會很快形成高潮。

  稿子先後被《海峽時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臺灣的《齊魯會刊》等媒體刊發。我當時很是愜意,這畢竟是比較圓滿地完成了一項對臺宣傳任務啊,但不長時間,這事就被擱在了腦後。出人意料的是,一個月後,我的辦公室突然來了四個人,是長島的袁副縣長、文化局長、博物館長、臺辦主任。他們進門來就把我好一個讚揚,説我為長島縣立了一大功,洗了他們的腦筋,提供了開放資訊等。他們還告訴我,長島正在傾全縣之力打造媽祖文化品牌,縣委縣政府已做了一個長遠而詳細的規劃,目前正籌備一項大型慶典活動,邀請我參加,並要求市臺辦幫其邀請臺灣媽祖界的人士與會。

  5月5日,我準時參加了他們的那個慶典活動。活動的名字很長,全稱是“長島縣媽祖誕辰1100週年暨長島顯應宮建成880週年慶典”。市臺辦幫其邀請的臺灣海峽兩岸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張世良一行8人也準時到會。慶典在廟島顯應宮舉行,安排週密,氣勢宏大,約有四萬餘人。各方代表講話結束,祭祀議式開始後,奇跡發生了,天上出現了日暈。只見太陽被一個七彩光環繞著,在場的人頓時沸騰,驚奇之後,無不虔誠地舉香膜拜。中央省市等電視媒體的記者,手有攝錄設備的人們紛紛舉器拍攝。我是無神論者,立時給在煙臺的妻子打電話:“看看天上,太陽周圍有沒有光環?”老婆看了看,嗔怪著:“神經嗎你,有你個頭。”我當時真的很愕然:難道真有媽祖靈光和靈跡這麼子事?

  不久,省臺辦宣傳處傳來消息,他們以《媽祖文化在膠東》這篇文章為藍本,申報“對臺宣傳品”項目,得到國臺辦批准。省臺辦近日將帶山東電視臺的記者,到長島、煙臺、青島拍攝關於宣傳媽祖文化的片子。兩個月後,此片完成了,在香港鳳凰衛視、臺灣TVBS電視臺和美國的一家中中文電視臺同時播放,在島內外引起較大反響。

  燦爛的精神之花,必然結出豐碩的行動之果。長島縣的行動十分迅速,單2002年下半年,就促成臺灣的三個媽祖團組到長島顯應宮交流訪問。長島縣委書記還親自帶團進島開展媽祖交流方面的工作。爾後雙方的交流更加頻繁、更加密切,截止2007年上半年,共有10個臺灣團組、200余人進長島開展進香、祭祀、拜謁活動。長島也有三個團組、20余人到臺灣開展交流活動。長島縣還與煙臺臺辦共同組織了“煙臺(長島)第二屆媽祖文化節暨海峽兩岸媽祖文化研討會”。臺灣的北港朝天宮向長島顯應宮分靈了“黑臉”媽祖塑像;顯應宮還向北港朝天宮分靈了媽祖金身塑像。長島縣還向臺灣傳授了顯應宮媽祖祭典禮儀與“八佾舞”。2006年4月,臺灣100多家媽祖宮廟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南非、大陸等地的分靈媽祖廟,聯合在臺灣舉行“媽祖祈福大典”,臺方就是採用了長島傳授的這套祭祀禮儀。當帶著濃重山東特色的“儀”和“舞”在鐘鼓聲中一亮象,在場的1000余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宮廟代表和10余萬台灣信徒,立時驚呆了,他們無不為之雀躍,都説,沒想到山東還有如此厚重的媽祖文化。

  目前,長島顯應宮已與臺灣的北港朝天宮、澎湖天后宮、臺南大天后宮等10家宮廟建立了經常性的聯繫,並與苯南水仙宮結為“姊妹廟”。同時,顯應宮還被吸收為中華媽祖祖交流協會理事單位,經常出席湄洲、澳門、香港、天津等地舉辦的媽祖文化活動。今年九月份,長島決定召開中國長島媽祖文化節,已有2000余名臺灣信待報名入會。

  作者:林儉(煙臺市臺辦)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