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高層動態 | 要  聞 | 文件決議 | 本網特稿 | 會議進程 | 代表風采 | 代表聲音
理論解讀 | 輝煌成就 | 海峽之聲 | 媒體評論 | 現場報道 | 圖片新聞 | 黨建巡禮 | 共建和諧 | 兩岸黨際交流回顧
字號:
三位基層代表眼中的小康社會

  時間:2007-10-20 09:10    來源:江西日報     
 
    受訪嘉賓:

  丁友生(十七大代表,新餘市人和鄉農民、全省十大創業先鋒)

  劉燕(十七大代表、南昌市第一醫院護理部副主任)

  錢茶花(十七大代表、星子縣溫泉鎮隘口小學教師)

  胡錦濤同志所作的十七大報告,是又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同時也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活教材,是老百姓的福音。“翻兩番由‘總量’到‘每人平均’”;“四位一體”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一個個新的提法,體現了我們黨執政的新理念、新思路,為我們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描繪了新藍圖,開啟了新征程。

  小康社會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新提法:翻兩番由“總量”到“每人平均”


  十七大報告摘要: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轉變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到二〇二〇年比二〇〇〇年翻兩番。

  劉燕: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的發展成績有目共睹,舉國上下對實現今後的發展目標充滿信心。在這樣的背景下,十七大報告提出翻兩番由“總量”到“每人平均”,表達了民心,順應了民意,鼓舞著全國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鬥志。我是一名醫務工作者,也是一名普通的城市市民,我對十七大勾畫的小康藍圖歡欣鼓舞。我注意到,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這意味著,廣大中低收入者的主要收入來源——工資性收入,將進一步體現公平原則。這是實現翻兩番目標由“總量”到“每人平均”的重要途徑。實現“每人平均”翻兩番的小康,意味著我們要實現的小康社會不是少數人的小康社會,而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小康社會。

  丁友生:十七大開幕那天,我在臺下聽到報告中的這個表述後,深感振奮。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國民生産總值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十六大以來,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使“翻一番”的目標已提前在2006年實現。十七大報告將“翻兩番”的目標由“總量”變為“每人平均”,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這是量的飛躍,更是質的提升。“總量”注重的是宏觀層面,追求的是宏觀發展,而“每人平均”則注重“個體”,讓更廣大的人民群眾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我們農民更有盼頭了。

  社會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一環

  新提法:“四位一體”(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十七大報告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劉燕:我記得,在黨的報告中最初提的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兩位一體”;再後來,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三位一體”。這次十七大,我們黨提出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彰顯了我們黨執政理念的發展。“四位一體”的突破在於,將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提到了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同等重要的地位。什麼是社會建設?大道理我不懂,但作為老百姓,通俗的理解就是完善社會保障、擴大公共服務,體現公正公平。

  錢茶花:我是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我最大的滿足就是課堂上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最大的願望就是我的學生——來自農家的孩子,都能上大學,都能有好的發展。我覺得,小康社會除了大家都要有錢外,還要讓每一個人包括我們農村人,都能有書讀,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新農村建設要進入每一個村,讓農民也住上環境優美、舒適漂亮的房子。

  丁友生:十七大報告實際上為我們描繪了小康社會發展的前景,這就是:“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這樣一個美好的前景,讓我們備感振奮。我曾經當過鄉村醫生,對許多年前農村人看病難的情景,至今記憶猶新。現在,農村推行了醫療保障,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得到了很大的緩解。我相信,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加快,這些都將一步步地變為現實。

  生態文明是目標也是重要手段

  新提法:生態文明


  十七大報告摘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産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

  劉燕:十七大報告在闡述小康社會目標時,把“生態環境良好”作為一個重要特徵,和“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品質明顯改善”並列提出來,這與“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是相適應的。談到生態,我想起前不久南昌市開展的“無車日”活動,通過環保出行,它倡導的是一種生活方式、消費方式,更是一種生態文明。生活在一個健康、舒心的環境裏,是每一個人的基本訴求。從這個意義上説,實現生態文明,既是小康社會的目標,也是小康社會的要求。

  丁友生:我查了一些資料,從十二大到十五大,我們黨一直強調要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礎上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這次在十七大報告中,我們黨首次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將生態建設放到了文明的高度,這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我覺得,建設生態文明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也是重要手段。我現在搞的是果業開發,利用生態的方式進行生産,市場空間很大,效益也很好。

  錢茶花:我同意丁代表的觀點。我家住在星子縣溫泉鎮隘口,近幾年,隨著那裏溫泉遊、生態遊的開發,當地許多老百姓都不出去打工,而是在家門口賺起了錢。環境好、生態好,其實就是一筆財富,它能讓百姓致富,走上一條富裕路。同時,百姓生活在良好的生態環境裏,也有益身心健康,這也是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

  文化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軟實力

  新提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十七大報告摘要: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

  錢茶花:在農村解決溫飽之後,人們最大的希望是:農村的文化生活能夠更加豐富。在許多地方,一到農閒或是晚上,大家除了看看電視便沒有別的文化生活。我們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應該在這方面有大的突破和改觀,使農村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丁友生: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我的理解有兩層意思,第一,當人們在物質上富裕之後,隨之而來的便是精神文化需求,而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第二,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在人們有精神文化需求時,如果先進的、積極的、向上的文化沒有及時滿足他們,那麼落後的甚至是腐朽的文化便會乘虛而入,這樣一來,就難以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更談不上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目的,是要“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對此,我深有體會。我是一名殘疾人,通過自強不息的奮鬥,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獲得了社會的認同。由此,我更能夠明白和理解精神文化對於人生的作用,對於社會的作用。我覺得,我們要建設全面的小康社會,每個人、每個行業乃至整個社會都應該具備這種向上的奮鬥精神。只有這樣,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的任務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記者劉勇)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