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五一”前夕,在山東省棗莊市舉行的勞動模範事跡報告會上,剛剛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山東魯南機床有限公司的趙峰,講述了自己向外國專家挑戰的故事,贏得了大家的掌聲。
一
1986年,17歲的趙峰從技校畢業,被分配到魯機“精大稀”設備維修小組,成為一名普通的維修工。
所謂“精大稀”就是精密、大型、稀有設備的簡稱,這些設備自動化程度很高,系統非常複雜,一旦要維修,沒有人不害怕。
趙峰工作的第二年,單位從德國引進的一台數控鏜銑床出了故障,國內工人修不了,只能從德國請專家,維修竟是按小時收費!一小時就要花掉2000多元,一次普通的維修,外國人要拿走20000多元人民幣。而那時,廠裏一個工人辛辛苦苦幹一年還領不到500元工資!
這件事讓趙峰受到了很強的刺激。進口設備,中國工人沒有本事去碰,而他幾次跟在外國專家後面恭恭敬敬地試著請教,人家總是輕蔑地不屑一顧……他發誓一定要爭口氣,要拼命學習,學會自己修理國外機床,總有一天讓老外在他面前也豎大拇指。
為了掌握數控機床的有關知識,他用了整整5年的時間自學電腦原理及應用的全部課程。1800多個晚上,他的燈從沒有在淩晨前熄滅。“快睡覺吧,明早還要上班。”這句話家裏人每天不知要説多少遍。
二
1992年,趙峰被公司選派到保加利亞參加技術培訓。
之後,公司從保加利亞引進了兩台價值400萬元的自動化加工設備,然而在安裝、調試過程中,數控系統卻出現了無輸出故障。當時,來公司安裝、調試的外國專家們查遍了整個系統都沒有解決,後來又先後從北京、天津等地調來他們在華的專家,仍未能找到解決的辦法。一群專家看著自己國家生産的機器而無可奈何,急得直吼。這時,趙峰自告奮勇要求試試。外國專家在束手無策的情況下,以懷疑的態度答應了。
憑著平日的積累,反覆閱讀説明書和圖紙後,趙峰用篩選法、模糊邏輯判斷法,分塊搜尋,反覆排除,終於在密如髮絲的線路中,發現有一個像棋子一樣大小的電器元件沒有電壓輸出。
病根找到了!故障排除了。外國專家喜出望外,顧不上摘掉沾滿油漬的手套,與他緊緊地擁抱。
這個戲劇性的結果讓外國專家又動了另外的心思,他們説要同趙峰交朋友,還要到他家裏做客,在徵得外事部門的同意後,趙峰接待了他們。
席間,一個叫保羅的外國專家在一張紙上畫上中國和保加利亞地圖的輪廓,中間連上一條線,意思説讓他出國工作。趙峰明白了他們的意思後,他説:“我全部知識是屬於企業的,沒有企業的培養,沒有領導和同事的幫助,就沒有我今天的進步,我選擇了魯機,就要忠誠它。”當保羅弄懂他説的意思後,一字一頓地説:“人才是沒有國界的。”“是的,保羅先生,人才是沒有國界的,可是我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熱愛我的國家。”保羅兩隻手往外一攤,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
就這樣,在許多人不解的眼光中,趙峰放棄了出國工作的機會。
三
趙峰維修的設備都是企業的看家設備,臺臺都是命根子。像德國生産的那臺400萬元的導軌磨床,那是“八五”技改期間,用世界銀行貸款購買的,因為價格高,企業買不起新的,只能買二手的。由於是二手設備,需要另付外商安裝費,人家要價就是100萬元人民幣。
當時廠裏已沒有多餘的資金來安裝。作為一名黨員,趙峰覺得他有責任,於是他一頭撲到那8個電氣櫃中,運用自創的“模糊邏輯維修分析法”,開始一點一點摸索。
他先後驗證了2386個輸入節點,1148個輸出節點,30個故障診中斷點,然後再將它們綜合在一起列表分析找出規律,由模糊認識上升到理性判斷,終於解決了這一重大技術難題,為企業節約了安裝費用100多萬元。
四
就是這臺導軌磨床,安裝3年後,由於溫度和環境的因素,得了“水土不服”的毛病,熱穩定性差,常常是幹半天、修半天,不能正常使用,僅電費每天就要浪費3000多元。企業與外國廠商聯繫,人家説:“你們地區溫度變化太大,設備需要恒溫,不是我們的責任。”一句話推得乾乾淨淨。
2000平方米的車間要封閉起來搞恒溫顯然不是一個解決的辦法。磨床用不起來,怎麼辦?
經過趙峰細心觀察,發現其電氣部分的控制器件年久失修,許多元件都已老化,且受溫度和環境影響太大,即便是暫時修好也只能湊合使用,病根治不好。
最後他想到了改造它的電氣控制系統。
憑著一股對工作的倔勁,趙峰開始了改造工作。他白天在現場研究設備介面,晚上伏案畫圖,每天都幹到深夜,為趕工期他連續半個月沒回家,睏了就在桌子上打個盹,醒了就用濕毛巾擦把臉。在設備上爬上爬下累得腳下發軟,一次一不小心從設備上踏空摔了下來,胳膊和腿摔得鮮血直流。妻子看到他這個樣子,一向愛抱怨的女人也心疼地趴在丈夫肩上哭了。
經過45天的苦戰,趙峰他們提前完成了導軌磨床技術改造,並一次試車成功。
這不僅意味著他為公司節約資金61萬元、救活了價值400萬元的進口設備,而且徹底解決了這種機床“水土不服”的毛病。更重要的是,這些設備屬於當時機床製造企業成批引進的設備,全國曾在“九五”技改期間引進一大批,而且都有相同的故障,大部分企業的設備因此早就“趴窩”了,趙峰的這一技術創新,在這些企業內得到推廣,徹底解決了問題。為此,這項技改獲得山東省和全國技術創新成果獎,他也被全國總工會評為技術創新優秀個人。
由外國某公司研發的汽車噴油嘴微孔加工機床一直壟斷中國市場。魯機決定向外國強手叫板。2005年初,公司成立了以趙峰為主的4人攻關小組。終於在2008年初研製開發出第一台樣機。該鑽床打破了西方先進國家對機床電火花微細放電技術的壟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