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求果腹”到“要致富”:寧夏寬口井移民的幸福生活

時間:2012-10-18 14:13   來源:新華網

  “以前老想著這輩子什麼時候能不用拉水吃,娃娃和老人能在家門口上學、看病。現在看來,這不是一個時間問題,而是距離問題。”剛從寧夏西海固地區海原縣草洼鄉冶套村移民搬遷至中寧縣寬口井社區的20歲小夥馬子忠在他的QQ空間裏寫道:這個距離是130公里。

  130公里,是冶套村到寬口井社區的地理距離,卻給生態移民馬子忠和他數千名鄉親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

  55歲的移民馬彥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老家種10畝地,一年到頭能收入500多元,而走15里路,拉上一方水成本是30元。“辛辛苦苦幹一年還買不到20方水,平時連給小孫女買個零食也不捨得。”馬彥清説,種糧靠天吃飯,冬天沒青菜吃,村裏沒幾家舍得到鄉上買的。

  除了自然環境的制約,交通不便是以往村民最大的“心病”。“去鄉里太遠,車費也貴,以前為買農資,春、秋、冬天才各去一次。”43歲的馬彥俊掰著手指給記者説,由於學校遠,大人不放心,村裏孩子十六七歲還讀小學三、四年級的大有人在,看病要到幾十公里外的鄉上,“來回太折騰”,村民頭疼腦熱沒人願去醫院。

  如今,醫院、學校就在馬彥清剛搬進兩天的新家旁邊,出行還有公交車。為確保移民“穩得住,能致富”,寧夏中寧縣還一改往日設置移民新村的慣例,將寬口井移民項目區命名為“寬口井社區”,社區中心地帶是由中石油寧夏石化公司捐建的建築面積達1.1萬平方米的九年制學校,社區裏自來水入戶、幼兒園、郵電所和文化廣場一樣也不少,還引進了6MW的光伏發電項目,通過屋頂的太陽能電池板,不僅能源源不斷地向電網輸送清潔能源,更能為每家每戶帶來每年600元的收益。

  此外,中寧縣縣委書記陳建華告訴記者,通過土地流轉,村民今後每年平均能拿到每畝700元的租地收益,還可就地務工從事枸杞採摘和田間管理,僅此一項,每年每戶收入就可達1萬元以上。下一步還要舉辦22期培訓班,對村民進行枸杞種植方面的培訓,爭取實現穩定就業。

  在外人看來,“新家”跟“老家”相比,最明顯的變化是柏油路、自來水等物質條件的改善,但對移民來説,最大的變化是看不見的“觀念”——以往勞碌一年求果腹,如今,雖然也辛苦,但卻是為致富,苦中有甜,生活有盼頭。

  記者走訪時看到,不大的村子裏,到處都是忙碌的人們。一些精明的村民將以往鄉上才有的農資商店和超市“複製”過來,不大的社區裏就開了10多家商店。一些村民還貸款買了農用車,準備利用離縣城近的條件跑運輸。隨著幼兒園的開學,以往在家裏帶孫子、孫女的中年人“被解放了”,他們正希望在城裏找到一份工作。年輕村民則報名參加了技術培訓,希望通過縣裏組織的培訓班,成為技術工人。

  而他們也只是數十萬寧夏移民群眾的代表。根據2300元的新扶貧標準,寧夏仍有100萬貧困人口,其中近35萬生活在不適宜居住、不適宜發展的環境裏,尤以西海固地區群眾居多。

  為拔除西海固窮根,寧夏從2011年開始,將用5年時間把近35萬貧困群眾搬遷出來,再用5年時間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十二五”期間,寧夏將按照規劃陸續完成生態移民安置任務,到2020年,使貧困人口與全國基本同步實現小康。

  “以前受自然條件制約,靠雙手辛勤勞作不一定能致富,現在路通了、條件好了,要是不想著多掙點錢,不謀劃著奔小康,還真對不起這麼好的條件。”馬彥清説。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