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推進改革創新 提升發展品質

時間:2012-10-18 14:03   來源:新華網

  對於奮進在現代化征程上的中國而言,如何保持發展的強勁勢頭,實現又好又快地可持續發展,檢驗的不僅是一個國家推動發展的實際能力,更有對發展內涵的深入思考和對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不僅是指引現代化建設前進方向的發展道路,還有在複雜環境中不斷進取的改革創新精神。

  黨的十六大以來的10年,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從經濟增速年均約10%,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建成,政治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穩步擴大;從大力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到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民生保障體系逐漸完善,再到開展綠色GDP核算試點、推進環保問責制,輝煌成就的豐富內涵與深厚底蘊共同構成了“黃金十年”發展奇跡。

  中國巨輪何以破浪前行?是改革創新為國家全面發展注入了源源動力,塑造出當代中國鮮明的精神品格;是改革創新豐富著人們的思想觀念,激勵著人們銳意進取;是改革創新促進著發展方式轉變,提升著發展品質和效益。10年不懈的改革創新,把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推向全新境界,併為世界和諧發展提供了新的借鑒。

  解決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要靠發展。而發展的品質和效益決定著發展腳步能走多遠。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內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矛盾交織,經濟全球化競爭加劇以及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等挑戰迭出,中國發展之路並非一片坦途。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社會矛盾凸顯的背後,是發展方式落後。統籌經濟社會之間、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發展,使發展更加全面、更加協調、更加可持續,成為中國新階段發展的必然選擇。

  發展的實踐探索,離不開發展理論創新。應運而生的科學發展觀,打開了人們發展觀念的新境界。以人為本為核心、統籌兼顧為根本方法、全面協調可持續為基本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調整經濟結構,中國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從經濟體制改革率先突破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全面驅動,正是在創新精神的引領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偉大實踐的恢弘畫卷得以延展,科學發展、和諧進步的品質指數不斷刷新。

  發展品質的提升,源自發展實踐創新。在科學發展觀引領下,在保持經濟較快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速度、品質、效益的統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創造條件維護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用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促進政府機構改革;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豐富人民文化生活,建設民族精神家園;加大民生投入,不斷完善社會保障網,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準,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增加和諧因素;重視環境保護,鼓勵節能減排,大力發展綠色經濟、迴圈經濟和低碳經濟,努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關係。10年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進步,人民群眾生活品質不斷提升,社會和諧發展、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礎更加堅實。

  站在歷史新起點上展望未來,胡錦濤總書記深刻指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他同時指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仍然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面臨著一系列極具挑戰性的矛盾和困難。這些重要論述充分説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升發展品質和效益,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創新。

  當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準等任務十分繁重,統籌推進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面臨更加複雜的形勢,真正把科學發展觀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力量,需要努力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不失時機地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不斷在制度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方面邁出新步伐。做好這些工作,需要保持昂揚向上的正氣、奮發有為的銳氣,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科學制定適應時代要求和人民願望的行動綱領和戰略決策,不斷滿足各族人民物質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使社會主義中國成為全體人民共建共用的美好家園。

  10年改革創新,走出了一條科學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光明的前景。堅定不移地走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中開闢出來的正確道路,毫不動搖地推進改革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中國的發展進步必將邁入更加廣闊的天地、續寫更為精彩的傳奇。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黃艷艷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