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我的5.12”網路作品徵文大賽-文字作品
 
 
寄語“川痕”
 
  來源: 台灣網      日期: 2009-06-03 12:51

 
 

  ”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已經滿一週年了,但是這一份思念和傷痛並沒有隨著時間而消逝,記得當時”五一二”大地震發生後,我從電視直播看到這慘重的實況,心裏有如晴天霹靂,於是隔天立刻在班上發動了募款直接捐向江蘇省紅十字會本部,前前後後跑了五六次左右,而在那段期間我也公開發表了幾首詩歌去哀悼,曾經有報社記者問我:“為什麼會想主動在班上發動募款和創作地震詩歌呢?”我的回答是:“我們都是中國人,血濃于水!同胞有難,當然要盡力幫忙!目前身為學生的我,雖然無法提供高額的捐款,但是我可以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忙賑災。”賑災分為兩種:“一種是物質方面,一種是精神層面。”詩歌可以振奮人心,抒發自己的情感,雖然當今社會都説現代年輕人像草莓一樣嬌嫩脆弱,事實並非如此,青年朋友每個人都以最好的狀態加入賑災活動,學生紛紛發動募款和募集物資,工作人士仍在工作崗位上更加勤奮工作,為社會盡心盡力,展現年輕人處變不驚的態度、能力和擔當。

  臺灣曾經發生六點七級“九二一”大地震,所以對於四川八級大地震,我非常能體會這個衝擊所帶來的創傷,因為親身經歷過這種可怕的天然災害,所以格外印象深刻,當時臺灣陷入混亂、災區房屋倒塌,災區傷亡無數、許多人無家可歸和失去親人、高壓電塔倒塌導致臺灣電力供應系統故障,再加上余震頻繁,令我們的心情頓時崩潰,只要有一點余震,大家都變得敏感,身陷恐懼,即使事過九年,我仍有地震恐慌症,每當想起仍心有餘悸,這種親身經歷使我更加明白災區的痛有多深,所以我非常重視賑災這件事情,即使我只有微小的力量,也一定會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幫助賑災,災難當前,沒有種族和偏見,祖國發生強烈地震之後,臺灣人民也在第一時間紛紛加入賑災行列,關注四川災區,發揮“人饑已饑,人溺己溺”的精神,四川同胞有難,我們感同身受,他們就是我們的家人,我們的手足!老百姓和企業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大家不遺餘力地以行動表示關愛,以行動表達我們對祖國的愛,即使人在臺灣也心繫四川,我們永遠血濃于水,血脈相連,只有手足之間才更能體會這份痛有多重,心有多沉。

  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人們無法防止這樣突然其來的天災,但是可以團結一致度過難關,所謂“天地無情,人有情!”我從電視和報章雜誌看到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在災難發生後立刻前往災區進行救援指揮和對災民進行慰問以及對人民的精神喊話,他們身為國家領導人卻如此愛國愛民、平易近人、身體力行,兩位年長者不分晝夜,精力充沛,冒著生命危險在災區現場協助救援,這一幕令我感動落淚,這就是祖國偉大的領導人啊!在他們兩位的指揮下,上上下下同心協力,努力協助賑災活動,大家團結一致,愛國與愛同胞之心使我們在傷痛之中振作起來,衝破困難,努力向前,我們不再畏懼黑暗,因為手足之情讓我們更加勇敢堅強,看到官兵和救援隊分秒必爭,日夜不分,揮灑血汗的搶救災民,還有從倒塌崎嶇山路背著幾百公斤物資上山的警察、志願者和百姓們,他們都是偉大的無名英雄,捨身忘己,為賑災犧牲奉獻,四川大地震體現了千年以來中國人無比堅強的生存力,以及祖國人民的凝聚力,這些救援工作,災民安置,以及各種災區的整頓工作的超級效率也令世界各國為之震驚,他們沒想到中國人竟然可以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把災害降為最低,把如此龐大的事件非常有效率和規律的處理好,重新站起來,對外國來説,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他們看到了中國人團結一致的向心力和過人的堅毅,中國已經逐漸強大了,對於中國人無比的向心力感到既羨慕又恐慌!事實證明中國的戰略動員能力達到世界一流的水準!

  如今地震已經過了一年,但是我們仍然不能忘記繼續關注災區人民,因為傷痛並不是短時間可以完全修復的,包括物資幫助、肉體和心理的復健與治療、災民的後續生活安頓一定要持續下去,直到他們可以重新適應新的生活和具備謀生能力,地震發生至今,有時候會聽到災民因為無法接受現實而選擇自殺的新聞,這樣的消息使我的心情備感沉重,如果我們能給他們更多心靈上的關愛和溫暖,而且讓他們有溫暖的家和穩定的生活補助,這樣他們就不會在失去親人後再度為現實生活憂愁,或許這樣的不幸事件就可以減少,所以心理輔導也是一項很重要的災後重建措施。

  這次四川大地震讓我看到國家領導人非凡的領導能力和祖國人民是何其團結和愛國,大家萬眾一心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災後的重建整頓和強化工作,中國人確實做到了,猶如浴火鳳凰般重生,在此,我想以九十度深深一鞠躬表達我對所有加入賑災的人們致敬,你們永遠是我最敬佩的人們,而我作為一個醫學生,一定會把醫術學好,將來學以致用,報效國家。

  親愛的災區同胞們: 請不要憂傷,不要徬徨,黨中央支援你們,全國十三億同胞的愛環繞著你們,愛,永遠與你們同在,讓我們共同攜手邁向幸福美好的明天!(作者 周曉慧係臺胞)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