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高尚道德是社會建設題中應有之義

時間:2011-10-26 16:46   來源:南方日報

——二論深入反思“小悅悅事件”

  經濟的繁榮,永遠不可能脫離文化和道德水準的提升而孤軍奮戰、一枝獨秀。否則,將會在現實中出現一幕幕讓人悲愴的蒼涼。道德墮落的社會不是社會主義,我們需要鼓起勇氣正視以往的發展方式帶來的偏頗,用良知的尖刀雕刻重塑社會道德。

  汪洋書記在省委常委會上呼籲深刻反思“小悅悅被車碾壓事件”。這次事件中是18個人而不是一兩個人所表現出的冷漠,折射出的問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它是我們工作中長期存在問題的反映。在消除貧窮追求財富增長的過程中“一手硬”、“一手軟”,是導致這種社會冷漠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此我們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道德墮落更不是社會主義。

  我國春秋時代的政治家管仲説過一句著名的話:“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就是説,倉庫裏堆滿了財物,人們自然就懂得了禮節、禮儀;豐衣足食之後,人們自然就劃清了榮辱的界線。用如今的語言來表達,就是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自然就提高了。因此管仲的這句名言,被一些人不厭其煩地反覆引用,似乎他們提出的“GDP就是一切”的論斷,在古代先賢那裏都得到了強有力的佐證。於是,有些人不顧一切地發展經濟,熱衷於GDP崇拜,不要理想,不要信仰,不要誠信,不擇手段,不問過程,只要能賺到錢,只要能增加GDP,就是硬道理。然而,在這座繁華商廈的背後,是不是潛藏著讓人膽戰心驚的道德墮落?溫家寶總理殷切希望商人的血管裏能流淌道德血液,但是這個呼喚,又何止對於商人這個群體?小悅悅事件的發生,18名路人近乎一致的冷漠,讓我們再也不能回避這種道德滑坡給我們這個社會帶來的傷痛。

  道德墮落不是社會主義,高尚道德的重塑是社會建設題中應有之義。改革開放的路子,必然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GDP適當比例的增長和提高,當然要堅持不懈地抓下去。但是,我們同樣要把改革開放的道德建設放在重要位置,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切莫再鼓勵不擇手段的“發展”,至少應該讓人們的道德水準搭上經濟發展這趟快車。其實,只要我們認真地通讀一遍《管子》的“牧民”篇,就可以看到,管仲絕不是單純地重視經濟的發展,在這同一篇文章中,他就明確地提出了一個在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上有著深遠影響的“四維説”。他字字千鈞地寫道:“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執政者應該認識到社會道德水準對於一個國家而言的決定作用。歷史早已證明,當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群體道德水準呈現出整體提升態勢的時候,實際上就預示了這個國家和社會經濟繁榮、文化振興的黃金時期的到來;相反,當一個國家和社會的整體道德水準出現滑坡、墮落態勢的時候,實際上就拉響了這個國家和社會的警報。道德可以因為個人、團體的自律而實現,但道德的自律需要前提,這個前提就是個人、團體要有道德的自覺,而個人和團體的道德自覺,需要社會治理。從根本上講,道德不可能通過自律而達成,社會要成為道德的社會、生活要成為道德的生活、個人要成為道德的個人,永遠需要他律來實現:道德他律,要求社會必須進行道德治理,要求執政者不再唯GDP至上。值得期待的是,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人為本,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宣傳教育,更加注重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成為與會者的共識。《決定》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讓社會此類冷漠不再重現,讓社會道德水準得以提升,變得可期。

  經濟的繁榮,永遠不可能脫離文化和道德水準的提升而孤軍奮戰、一枝獨秀。否則,將會在現實中出現一幕幕讓人悲愴的蒼涼。道德墮落的社會不是社會主義,我們需要鼓起勇氣正視以往的發展方式帶來的偏頗,用良知的尖刀雕刻重塑社會道德。

編輯:王新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