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長春:圍繞大局創城與發展良性互動

時間:2011-12-21 13:06   來源:長春日報

 長春世界雕塑公園。

 

綠園區雷鋒小學的小環保隊員在行動。

 

 長客股份生産的動車組飛馳在祖國大地。

   開篇語

  白山黑水間,松遼平原上,這一片神奇的土地,源遠流長的文明催生了四季美景,匯聚成強大力量,而對文明的不懈追求所煥發出的無限激情與活力,又支撐著廣袤富饒的長春大地強勢崛起。

  一座以汽車、軌道客車、農産品深加工為主要支柱産業的新興工業城市,一座科技、教育、文化資源比較豐富的科教文化城市,一座人居環境、生態環境良好的綠色宜居城市……這,就是文明的力量!

  通過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長春的經濟發展了,城鄉面貌變美了,人居環境變優了,居民素質提升了。2011年,長春的高頻“熱詞”非“創城”莫屬,它潛移默化地改變著這座城市:無論是日漸亮麗的小區環境、讓人心情舒暢的街巷衛生,還是市民不斷提升的文明素質、窗口單位的精細化人性化服務……這,就是文明的力量!

  定格一個個瞬間,聚焦社會萬象,點點滴滴,樁樁件件,是我們走向文明的腳步,值得好好珍藏。

  16年來,我們懷揣夢想,腳踏實地,戮力前行。在我市“兩會”召開之際,本報以一組專版,展現我市創城工作成果,記錄長春文明城市創建的足跡,見證創城帶來的點滴變化,梳理屬於我們的“創城記憶”。

  文明,永遠是每個長春人的光榮與夢想;

  文明,是春城大地欣欣向榮的動力之源;

  文明,讓我們充滿力量;

  文明,長春的明天更美好!

  發展振興

  夯實文明城市“根”與“基”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涵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等各個領域的綜合性、系統性工程,是一個城市向著物質與精神的更高追求邁進的重要標誌,集中體現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可以説,發展是創城的重要基石。幾年來,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髮展這個第一要務,在大力實施投資拉動、項目帶動、創新驅動“三動”戰略、加快推進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的同時,堅持把創城融入到全市工作大局之中,緊緊圍繞發展抓創城,抓好創城促發展,實現了創城與發展的良性互動。

  長春市緊緊圍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這一主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這一主線,突出抓好重大項目建設,滾動推進工業、農業産業化、現代服務業、城建、民生5大類150個重大高端項目的開發建設,先後引進了兵裝、中航、國電、國藥、北藥等22家央企和荷蘭帝斯曼等53家外資大企業,一批處於世界先進水準的重大項目相繼簽約落地。突出抓好平臺建設,精心打造長春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等20個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及工業集中區,建立了生物産業園、光電資訊産業園、現代裝備製造産業園等21個特色産業園區。突出抓好支柱優勢産業發展,加快推進300萬輛整車擴能工程、1000輛高速動車組和1000輛城軌車擴能工程、200萬噸化工醇擴能工程和30億噸糧食增産工程,汽車、軌道客車、農産品加工三大支柱優勢産業確立形成。突出抓好現代服務業發展,現代服務業佔服務業比重達到44%,文化産業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預計到“十二五”末期,文化産業將發展成為我市的千億級支柱産業,成為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引擎。

  地區生産總值、全口徑財政收入成倍增長,各項經濟指標增速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位居前列。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為長春創城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而且也推動了城市文明程度的大幅提升。長春這座建城210年的年輕城市,正激揚振興風帆、舞動騰飛翅膀,用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率先發展的時代最強音,譜寫輝煌壯麗的文明樂章。

  改善民生

  播撒文明城市“情”與“愛”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不僅僅是拿一塊牌子,更重要的是通過創建活動,改善一方民生、造福一方百姓。“精思細量為民生”,在創城工作中,我市把群眾的生活環境是不是得到改善、生活品質是不是得到提高,把百姓對創城工作是不是支援、是不是滿意作為衡量創城成效的標準,並利用創城這一平臺,補好各項工作中的“缺課”,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真正讓百姓受益得實惠,共用發展成果,使創城成為實實在在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

  ——圍繞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長春市深入開展了“萬名國有企業下崗員工進民企”等就業扶助活動,不斷開發就業崗位,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新建廉租房,改造棚戶區;實施“暖房子”工程,對老舊樓宇的防水、門窗、墻體進行高標準改造。增加公共衛生投入,基層衛生機構全面推行基本藥物制度,藥物價格下降21.4%。全市6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45家鄉鎮衛生院完成標準化建設。

  ——圍繞加強社會大救助體系建設,長春市深入開展了“萬戶特困戶結對救助”活動,全市17271戶貧困家庭得到及時有效幫扶。長春市“代理媽媽”活動已開展了11年,共有20多萬人成為“代理媽媽”,為全市20921名失去單雙親特困家庭孩子資助學費1050余萬元。建立了低保補助和物價水準掛鉤聯動機制,多次為低保群眾發放臨時物價補貼,城鎮居民醫保每人平均補貼由80元提高到120元。啟動建設4家公辦養老機構,100個社區老年日間照料站投入使用。

  ——圍繞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長春市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2007年以來,長春市投入3.5億元資金,新建了長春圖書館鐵北分館、汽車博物館、雕塑展覽館,修繕了藝術劇場和雜技宮,新建了9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43個街道文化站、348個社區文化活動室、1656個農家書屋;投入1.7億元購買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放映數字電影8萬多場,舉辦廣場文化活動1.2萬餘場、公共圖書館講座400余場,送戲下鄉600余場。多年來,長春市堅持在黑土地上“種文化”,通過整合資源、合力打造“歡樂莊稼院”,探索走出了一條“政府扶持、農民自辦、部門配合、社會參與、媒體助推”的農村文化建設的新路徑。新建、加固中小學校舍121.3萬平方米,7所義務教育階段改制校退回公辦。特別是近幾年,長春市通過建立完善基層黨組織服務民生工作體系,每年都把新增財力的70%用於改善民生,每年都組織實施民生行動計劃,每年都為群眾辦100件左右民生實事,切實讓老百姓共用到了發展成果。

  通過創城,長春市一大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相繼竣工,一大批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妥善解決,一大批困難群眾的生活狀況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給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改變。

  整治環境

  美化文明城市“形”與“貌”

  市容環境是發展的窗口、民生的窗口、城市形象的窗口,更是文明的窗口。看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首先要看她的市容環境。在創城中,我市始終把建好管好城市作為重要抓手,連續兩年開展了奮戰150天市容環境綜合整治行動。這是市委、市政府從群眾切身利益出發,努力解決市民居住環境、工作環境、出行條件,包括交通狀況、棚戶區改造、小區建設、物業管理、園林綠化等問題的務實舉措。通過綜合整治,我們的城市凈起來、綠起來、美起來、亮起來,人民群眾感到心情舒暢、生活舒適,更多地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長春市注重建設與管理並重並舉,堅持一手抓城市硬體建設,一手抓城市軟體管理,努力做到兩手抓、兩加強,有力提升了城市公共文明指數和居民幸福指數。

  圍繞改善居民生活環境,長春市對吉林大路等精品街路和民康路、東盛大街等街路進行了精品化和標準化改造提升。

  對眾多散舊棄管小區進行了改造提升,使那裏的居民出行條件、生活品質得到了提升;圍繞環境衛生整治,我市加強城市日常保潔,組織開展了取締露天燒烤、佔道經營、渣土清運等專項戰役,市容環境進一步乾淨整潔;圍繞城市綠化美化,長春市新增彩化街路100條,新增綠化庭院小區30處,新增綠地67塊156公頃,綠色宜居的城市特色日益凸顯。同時,進一步加大“暖房子”工程、拆危拆違、交通整治等工作力度,城市環境明顯改觀,大氣、開放、舒朗、通透的城市風格進一步彰顯。

  市容環境綜合整治使街路更加筆直寬闊,建築更加簡潔明快,景觀更加獨特別致,生態更加自然環保,交通更加通暢快捷,公用設施更加完備便利,使我們的城市更有品位、有品質,也為城市管理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城市文明積蓄了深厚的底蘊,為城市發展積攢了強勁的力量。

  共創和諧

  凝聚文明城市“力”與“心”

  人,因文明而優雅,城,因和諧而光彩。在創城工作中,長春市始終把促進社會和諧作為最終目標,在全市大力開展文明長春、和諧長春、平安長春建設,讓文明之城綻放出和諧之美。

  以“共創文明”為主題,長春市突出文明社區創建這一重點,廣泛開展文明示範小區評選活動,涌現出了“愛心門鈴”、“電子保姆”、“公德驛站”、“樓道報”、“鄰里節”、“百家宴”、“道德儲蓄銀行”等一批典型。以“共建和諧”為主題,長春市建立完善城市應急體系,開展了“信訪積案化解年”、“安全建設年”、“大走訪”、“大接訪”活動,實施了“天網工程”,目前已安裝監控探頭5.8萬個,今年年底將達到6萬個,增強了市民的安全感,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以“共鑄誠信”為主題,我市大力完善政府誠信體系,在黨政機關和各級基層黨組織中開展創建“三滿意”機關、“樹新風正氣,促和諧發展”、創先爭優活動,推動形成了“團結幹事、和諧共事、按章辦事”的良好政風,在重點服務行業和“窗口”單位組織開展“爭做文明單位、爭創文明窗口、爭當崗位明星”等活動,在公交行業,連續舉辦了五屆“春城文明的哥”和“春城文明巴士”評選活動,在旅遊景點開展了“文明風景旅遊區(點)”評比活動,在建築行業開展了“文明管理工地”創建活動,在高校開展了“高校文明杯”競賽活動……通過這些多種多樣的創建活動,我市形成了以良好政風促行風帶民風的生動局面,和諧之風席捲春城的每一個角落,人人關心創城,人人為創城獻計出力,凝聚起文明城市的“力”與“心”。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