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廣州:文明無止境 創建不停步

時間:2011-12-21 13:07   來源:南方日報

  對廣東來説,2011年12月20日是極具歷史意義的一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我省的廣州、江門兩市金榜題名,正式成為全國文明城市的“新科狀元”。這一成就的取得,對於擁有2200多年曆史的羊城意義尤其非凡。披肝瀝膽13載,鳳凰涅槃文明城,羊城人民懷揣了13年的“創文夢”從此圓滿。

  1998年,廣州提出了“一年一小變,三年一中變,十年一大變”的城市發展戰略。那一年,“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成為經濟總量位居全國十大城市前三甲的廣州的若干夢想中的一個。2004年6月,“創文”真正進入廣州市委、市政府的議事日程。從此,“創文”這個縮寫詞一直伴隨著廣州的成長,一夢13年。其中,2008年的廣州與夢想失之交臂,惠州、東莞兩市進入第二批“全國文明城市”候選名單,省會卻鎩羽而歸。今年9月,廣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和廣州市創建文明城市聯席會議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張友泉對媒體回顧,2008年失利,市民滿意度不高是主因。時值廣州承辦亞運會前夕,道路擴建、地鐵施工等各項建設如火如荼,加上一些施工工地不文明行為,超載、淤泥散落和揚塵,泥頭車還頻發事故,城市臟亂現象比較突出,在某種程度上給市民生活造成不便。儘管從廣州發起創文衝刺之日起,市委、市政府就認為其方向是以“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但是客觀現實決定了民意在2008年無情地忠於自己的感受,那一年的廣州“創文”惜敗。

  應當承認,廣州借助亞運這一契機,城市環境得到了更好的改善,政務、平安、宜居、文化、惠民環境等諸多方面均有較大提升,今日之花城煥發出一種蛻變的美,而且這種美獲得了市民的普遍認可,環顧一些亞運景觀,並未因亞運的遠去而遠離市民的生活。突擊式“創文”曾是廣州的軟肋,因此市民無法發自心底地認同政府不厭其煩地參與“創文”活動,這是“創文”在此前的失敗中最值得記取的教訓,也是這次廣州“創文”圓夢最具價值的改變——常態化建設。誠然,一座城市,如果沒有市民文明素質的提高和城市文明力量的成長,絕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強大並受人尊敬的城市,這是廣州一直為“創文”堅持不懈的動力。但是,“全國文明城市”這塊金牌只意味著昨日的成功,是過去13年廣州城為之所實現的自我超越,今後,這個城市將如何前行,如何發展,如何繼續升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化軟實力,如何將核心目的始終定位為“惠民”,如何在常態化制度化建設中越行越遠,那只有留待歲月的檢驗與洗禮。

  文明無止境,創建不停步。廣州“創文”遠非倡導街頭無垃圾、交通有秩序等細節文明那麼簡單,更在於構建支撐幸福廣州的軟實力。對於這個更深層次的命題,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躺在功勞簿上自滿自足、停滯不前。一座城市是否有資格躋身全國文明城市,首先必須回答幾個基本問題:政務環境是否廉潔高效?法治環境是否民主公正?市場環境是否公平誠信?人文環境是否健康向上?社會文化環境是否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生活環境是否舒適便利?社會環境是否安全穩定?生態環境是否可持續發展?創建活動是否紮實有效?這幾個碩大的問號應該始終成為縈繞于廣州主政者心中高懸的利劍,成為廣州城裏每一個人為之校檢的標準,每一步追問都催人上進。

  廣州“創文”於今朝涅槃,用一塊金牌彌補了這座“農村不像農村、城市不像城市”的中國經濟“第三城”13年來深深的遺憾,但是對於“文明”二字而言,必將花費我們一代人乃至幾代人不懈的堅守才能達至,從這個角度而言,文明,我們才剛剛起步。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