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特寫:汶川地震2週年 700多日奮戰成就脫胎換骨

時間:2010-05-11 08:54   來源:中國廣播網


  中廣網汶川5月1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38分報道,明天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兩週年紀念日,也是災後恢復重建“三年目標任務兩年完成”的重要節點。歷經兩年時間的嘔心瀝血,700多個日夜的艱苦奮戰。今天,那些曾經滿目瘡痍、災難深重的災區大地,已經脫胎換骨變成什麼模樣呢?請看中央臺記者陳代澤、賈立梁采寫的災區見聞。


  楊富貴的家令人驚訝:120平米的別墅式小洋樓,裝修得比城裏的家庭還要好——歐式屋頂,全木地板、真皮沙發,組合音響、46寸液晶彩電,顯得豪華大方。去年楊富貴用政府的4萬塊錢補助和自己的勞動所得,總共十幾萬元蓋了這棟新房子。他認為,是政府的免費培訓和災後恢復重建給了他掙錢的能力和機會。


  記者:您覺得震前震後你的打工收入有沒有受變化?


  楊富貴:地震之後我們打工的效益比地震之前還好,搞恢復重建後勞力缺少,工資待遇還要高一些,我主要是搞土石方的,我這一年還是掙到五、六萬塊錢,災前打工我們就只有兩、三萬塊錢。


  在地震災區,已經有數不清的震後失地農民,象楊富貴一樣通過政府免費培訓獲得了掙錢能力。


  四川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廳長葉壯:兩年來,共向災區撥付就業專項資金17億多元,發放失業保險金7億多元,為災區群眾舉辦就業招聘會1000余場,培訓災區群眾近90萬人次,幫助近160萬災區群眾就業。災區登記失業率已經從震後高峰時的7.5%降低到4%以下。


  據記者了解,彭州市啟動“災後創業就業計劃”後,僅創辦“鄉村酒店”、“家庭車間”這一項,就讓十六萬災區群眾實現了就業。青川縣三郎村村民王亞力去年蓋好了房子,為了早還貸款,他在政府的補貼下辦起了土雞養殖場。


  王亞力:去年養雞我可能增加了接近一萬塊錢的收入,再加上今年的果園、生豬,都加起來可能有三萬多到四萬多的收入吧,至少比去年增加了兩三萬塊錢,市政府幫我們出謀劃策,真的是太感謝他們了。


  為解決長遠生計問題,四川災區政府因地制宜發展家庭車間和旅遊産業,讓一部分災區群眾告別了過去靠天吃飯、看天種地的傳統生産模式,實現了從農民到老闆的轉變。汶川縣水磨鎮農民遠學才,利用政府在鎮裏建起特色羌城步行街的機遇,把當地的特色飲食“九大碗”搬進了自家樓下的臨街鋪面,從今年4月中旬開業以來,短短一個多月,純收入就達一萬多。


  遠學才:五月一號二號三號,那三天客流量相當多,要排隊等著吃,自己拾桌子,自己端菜。以前就是靠種地、打零工,現在自家當老闆,現在工人是六個,一個月就要九千接近一萬的工資,然後下來有一萬多塊錢利潤。


  在災區,一批綠色環保的特色農業、手工業也成為農民富裕的主要途徑,汶川的大櫻桃、雅安的茶葉、綿竹的年畫早已經成為品牌俏貨和“掙錢源頭”,讓農民的“錢袋子”漸漸鼓起來。


  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去年一年,我們51個重災縣的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每人平均純收入都已經超過震前水準。

 

編輯:栗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