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文化體制改革成就綜述

時間:2011-10-18 11:06   來源:新華網

  平臺越來越寬闊:影視企業塑造市場主體積極上市融資

  影視製作領域不斷深化改革,以塑造新型市場主體為目標,大力推進經營性事業單位轉企改制。

  長春電影製片廠積極推進股份制改造,16個車間和經營單位組建了産權多元的有限公司,自負盈虧、獨立經營,煥發了新的活力。

  長影參照世界最先進的電影工業模式,確立了“立足主體産業、發展相關産業,建設‘一廠三區’(老區、景區、新區)”的戰略部署,以電影創作為龍頭,拉動旅遊、電視等相關産業發展。在全國電影廠中第一個建設了中國獨有、世界一流的電影主題公園,第一個建立了農村電影創作基地……今天的長影,已形成了電影、電視、洗印、旅遊比翼齊飛的四大産業,形成了新的利潤支撐點,年利潤穩定在3000萬元以上。

  擺脫了生存困境的長影,積極投入電影創作,成功地推出了《導火線》《耳朵大有福》《辛亥革命》等影片,不僅成功實現了以副業養主業的設想,還取得了電影事業本身的突破。良好的發展態勢,讓長影人有了充足的底氣。目前,長影正在積極籌備上市,老區改造、長影世紀城二期、農村題材電影拍攝景地等工程也在進行中。

  江蘇廣播電視總臺將影視製作部分剝離轉制,于2005年組建成立了幸福藍海影視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體制帶來了新的理念,也鑄就了新的發展優勢。成立6年來,集團公司實現市場領域從江蘇邁向全國、從國內邁向世界的“三級跳”,共投資拍攝、發行百餘部影視産品,其中電影《南京!南京!》進入英國主流院線,《秋之白華》獲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十月圍城》獲香港電影金像獎8項大獎,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獲第28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一等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2010年,集團公司産值近10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已發展成為國內知名的影視內容提供商和整合商。

  通過改革,涌現出一批新型影視市場主體,直接推動了我國電影産業的繁榮發展。2003年以前,國産電影年産量不到100部,2010已經達到526部,成為世界第三大電影生産國,全國城市票房總收入突破100億元,連續第六年保持30%以上增長,共有13部國産電影票房過億元,改變了進口大片主導我國電影市場的格局。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正極大改變著文化領域的面貌,調動了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激發了全社會參與文化建設的熱情。波瀾壯闊的改革實踐有力地證明: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的必由之路,是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根本途徑。(記者周瑋、黃小希、白瀛)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