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産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15日在京召開,對於這次中外矚目的重要會議,北京民眾又有著怎樣的期待?記者走訪後發現,大家對這次會議為制訂“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建議、厘定中國下一階段發展的坐標寄予厚望,同時也期盼今後五年中自身生活變得更加富足美好。(2010年10月17日 中國新聞網)
記得有哲人説過,世界上有一種寶貴的東西,它看不見、摸不著,卻能影響一個執政黨的前途和命運。贏得了它,執政黨就有了優勢和資本;失去了它,執政黨就瀕臨危險的境地。這種東西就是民心。而從古至今,民心和民生是素來密不可分的。歷史更是反覆證明,誰真正解決了老百姓的民生問題,誰就會贏得老百姓的真誠擁護,誰就能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所以,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國運所繫;民生所在,黨心所繫,政之所行。民生不僅是百姓的生活問題,更是執政者安身立命的根基。
正因如此,“十一五”期間,無論是經歷經濟的“寒暑”,還是直面災難的衝擊,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終是擺在黨和政府面前的頭等大事。有報道稱,研究改革收入分配製度、研究雨雪冰凍災情、研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以來的五年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共召開50多次會議,其中許多議題涉及經濟、民生問題。一家外國媒體評價説:中國五年來改革發展的輝煌成就可以用“關注民生”來概括。
而“十二五”所處的歷史背景和“十一五”發生了明顯變化,報道説,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蔣選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這個會議提出的“十二五”規劃建議是要給民眾一個社會發展和政策的預期,給國內外企業確定一個市場預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他認為。對於“十二五”的“民生期盼”,關注點還在希望通過擴大就業和推升工資水準來提高居民收入佔比;希望通過調節過高收入、提高較低收入和加快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貧富差距……
針對這種更高層次的“民生期盼”,在制定“十二五”規劃建議之初,黨中央就提出要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而隨著一項項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舉措出臺,老百姓得到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使人們對未來“更好”的生活更多了幾許期盼。法國《歐洲時報》曾對此評論説,如今,中國所關注的重點,正從追求經濟增長向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轉型;中國政府執政方略,實踐著從“國富”向“貴民”的重要轉身。
如此説來,社會經濟發展的目的,從來就不是單純的積累財富,而是旨在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的福祉,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和生活水準。因此,教育住房收入分配成為“十二五”的最大期待、成為五中全會牽動民心的最大期待,所帶來了“衝擊波”,必將提醒和促使各級黨委、政府、領導幹部永不懈怠,用更多精力和更大努力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關注民生,不斷解決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以新的發展方式走向更加輝煌的“十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