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博澳大利亞政府總代表薩琳德
上海世博會澳大利亞館主題為“暢想之洲”。澳大利亞館展示了澳大利亞創建與發展的歷程,以及城市特點與宜居風采等內容。就上海世博會的精神遺産等相關問題,人民網聯合華東師範大學世博研究院與世博澳大利亞政府總代表薩琳德展開對話。她認為,上海世博會是中澳關係持續發展進程中的偉大契機。
問:澳大利亞館積極參博。上海世博會開幕後,澳大利亞館是活動最多和最晚閉館的展館之一。澳大利亞館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薩琳德:我們很早就意識到上海世博會參展方眾多,競爭將十分激烈,為吸引中國民眾,在展館建設、展示以及接待遊客等方面,我們都努力做到最好。我們用心展示獨特的個性,使我們的展館與眾不同,給參觀者留下深刻印象。事實證明我們的策略是有效的,中國民眾對澳大利亞館的印象非常好。
問:全球10大宜居城市中澳大利亞獨佔5席,建設更宜居的城市也是澳大利亞館傳達的重要理念,澳大利亞有哪些城市宜居經驗與世界分享?
薩琳德:有人認為這樣的成就是一種運氣,但澳大利亞城市的宜居其實來源於我們辛勤的努力。我們致力於創造高品質的生活水準,取得生活與工作的平衡。我們擁有很多細緻的規劃,不斷探索更好的城市發展方式。同時與其他國家展開闔作,與各國分享經驗。
我們擁有強烈的可持續發展意識,特別在水處理方面,由於澳大利亞是一個非常乾燥的國家,在城市用水問題上有許多很好的探索。例如,先進的迴圈利用技術、完善的用水設施和嚴格的法律條款等。一方面,居民一旦觸犯法律將受到嚴懲;另一方面,我們還採取鼓勵措施,使人們對社區更加負責。
我們充分考慮城市建設中的環境因素。完善基礎設施、控制城市規模。這樣就可以減少通勤時間,也不必為車輛提供大量的道路,並減少汽車尾氣排放,這些措施很多年前就已經在我們的城市實行。為了可持續發展,我們還建設了很多城市綠地,開闢大量公園。這一切的宗旨都是,人與環境的平衡發展。
問:1988年澳大利亞成功舉辦布裏斯班世博會,澳大利亞館也分享了布裏斯班世博經驗。您認為布裏斯班世博會留下怎樣的精神遺産?上海世博的精神遺産又將如何?
薩琳德:我認為每屆世博會都具有特殊的意義。總的來説,人們在世博會親眼見到、親身感受後,將擁有真實的體會,産生極大影響。
我從小在布裏斯班長大,它是一個很小的城市。1988年布裏斯班世博會徹底改變了這座城市,將她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鄉村小鎮轉變為國際都市。更重要的是,人們對這座城市更加自豪,也更加開放。這就是布裏斯班世博會的精神遺産。
上海世博會同樣如此。城市規劃部門全力以赴,上海的城市建設、基礎設施取得巨大進步。更重要的是,精神遺産將在一段時間之後逐步顯現。上海世博迎來超過7000萬遊客,其中很多人可能都未曾參觀世博或了解世界,上海世博會是人們接觸世界、開拓視野的重要機會,使人們認識到世界的複雜性與多樣性,各國人民相互接觸、彼此聯繫更加緊密。